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型农民,务农如何更“职业”?
2013-04-02   来源:河南日报(作者:杜君)    

  一份统计数据令人感慨:河南省务农劳动力45岁以上的占60%;文化程度小学以下的占31.1%,高中以上的仅占9.9%。

  一个问题被沉重抛出:今后谁来种地,谁来确保现代农业持续跃上新台阶?

  省委、省政府刚刚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破解难题指明了方向――抓好现代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发展催生“职业农民”

  左手GUCCI(古驰)手袋,右手iphone4s,3月29日记者见到时尚的80后女孩孙如歌时,很难将其与养鸡联系起来。

  在上海做机电进出口贸易赚取“第一桶金”后,孙如歌执意回乡创业。去年6月,她在汝阳县三屯镇秦岭村投资200万元兴建了芦花鸡生态饲养场。行食林中草虫,归饮山泉清水,她的鸡只只携带“身份证”。半年多来,饲养场已出栏土鸡8000多只,每只100多元还供不应求。

  “今年出栏将达5万只,连锁专卖店也将逐步覆盖全省,让更多人吃上咱的生态鸡。”孙如歌笑靥如花。

  孙如歌这样的农民,有一个新标签:新型职业农民。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对职业农民给出一个定义: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认为,相对于以追求生计为主、与市民身份相对称的传统农民,职业农民则是充分进入市场,将务农作为商品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

  “倘若这些表述还较晦涩,我们可以相对简单地把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等理解为职业农民。”省农业厅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说,职业农民是工业化、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后,产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这个春天,再见到平舆县十字路乡五关庙村的种粮大户王自中时,他刚返乡时的愁容荡然无存,洋溢着春风拂面般的清爽。

  “俺承包的土地已超过1000亩了。800亩种粮,小麦亩产领跑全县,再加上200多亩中药材,年收入近20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太多啦!”他笑逐颜开地说,“农民职业培训让俺种地也能发家致富奔小康。如今,家里不仅现代农业机械齐全,还买了小汽车呢。”

  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取得长足发展,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但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踏着城镇化的节拍,纷纷“跳出农门”到城市就业,务农农民成了国民素质的“洼地”。

  在河南省,2698万农村务农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9%,不少人农闲时还要外出务工。

  “这种情况下,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普遍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不少专家表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正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

  其实,破解难题的答案,马克思在研究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就给出了:农业的商品化过程必然会采取企业化的方式来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发展,亟须一大批职业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而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陈伟强说,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未来。

  事实上,很多农业发达国家都将培育职业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拿到一定农业学历或职业证书,才有资格去经营农场。

  为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尽早将中原经济区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实施意见》指出,将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抓好现代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推动农民职业转型

  浚县王庄镇大齐村村民张新庄从前自己种粮,年收入仅几千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鹤集团成立后,把农业大田建成“第一车间”,张新庄加入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代管全村几千亩耕地,成了职业农民,年收入近3万元。

  张新庄和乡亲们收入“倍增”,得益于“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经营模式。但在全省乃至全国,仅靠企业力量推动农民职业转型,尚显势单力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建议,应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使之成为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生产经营者资格的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以此来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培育现代农业主力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要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探索政策跟进的有效途径。”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冬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冬平认为,抓农民教育培训,必须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农民是否接受、农民是否满意作为标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均指出,将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据介绍,去年12月,浚县、夏邑、许昌县和西平作为全国100个试点县,已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民积极性高涨,目前这4个县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600余人。

  “相对河南省实际需要,这只是沧海一粟。”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将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制度,培训合格的学员将统一发放资格证书,作为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依据。

  告别身份印记,穿上职业服装,随着培育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747-1.html

标签:农机 职业 如何 务农 农民 新型

上一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不可缺
下一篇:“四化”同步中把控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