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科技小农场PK家庭农场先行者还是升级版?
2013-05-2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5月28日讯 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建设热潮正在各地蓬勃兴起。而早在去年的赣榆县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科技小农场的概念。如此异常相似的提法,自下而上的创新和自上而下的倡导相比,是先行一步的实践还是发展路径的升级?

  一个应时而生的创新

  科技小农场的概念最初源于市委常委、赣榆县委书记王加培的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建议:“创建百家科技小农场,创新农业转型升级”。

  在赣榆县农委主任马济明的认识中,创建科技小农场是应时而生的一个创新。2010年4月下旬,作为赣榆县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园区之一,以墩尚、沙河为核心区的四季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上海客商,打造雅士农场这一拥有从育苗、生产到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项目落地之后迅速展开,投入1.5亿元建成3000亩连栋现代化智能日光温室和4.25万平方米全自动现代化育苗中心,向外辐射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万亩。而按照雅士农场的建设计划,正在上马一个大体量的净菜加工企业。为此,公司需要建设的配套生产基地约为4万亩。

  马济明介绍,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现代农业的全局高度,提出建设若干个科技小农场,为之提供配套,也可以带动更多普通农户致富。

  多道严格程序的认定

  去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赣榆县明确了科技小农场的认定办法,在全县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作为牵头主管部门的农委累计接收各镇上报的小农场170多家,通过认定的为120家,涵盖了精品粮油种植、经济林果、特色蔬果、畜禽养殖、林农牧复合经营等10种类型,而最终获得挂牌的仅有4家。

  翻开赣榆县制定出台的科技小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共有九章二十四条。其中第二章关于科技小农场的认定标准为六条要求17项具体标准,关于农场规模和领办人条件,更有4小项更精确的说明。在赣榆县的实际操作中,开始就强调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获得认定必须对照这一办法,由农委牵头组织包括财政、统计、工商等12家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班庄镇农民陈召早在厉庄镇岭村创办的原野牧业综合农场,是4家成功者之一。认定办法划出的严格条条框框,他均顺利通过。以科技小农场的第七条科技水平领先要求,陈召早栽培的果树全部为美日韩品种,符合良种覆盖率100%的标准;从山东莒南聘请4名技术专家,具备中级以上职称;18名用工半数为持证农民,超过30%的最少比例限制。此外,以沼气为纽带,养殖区畜禽粪便入池发电,沼渣沼液通过地下管道输送种植区施肥。陈召早在自己农场内着力打造循环经济模式,也是其成功胜出的一个重要砝码。

  归于融合共存的模式

  申报家庭农场,两个硬件条件不可缺少:一是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赣榆县倡导的科技小农场,领办人规定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企业,规模按不同产业给予明确,农林种植必须在200亩以上。如果单纯比较家庭农场和科技小农场的认定办法,无疑科技小农场诸多要求高于家庭农场,但认定的类型却超出了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限制,可以是下乡资本创办的工商企业,范围比家庭农场要宽泛。

  赣榆县委常委苏长晓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科技小农场详实和具体的标准要求,部分可以作为建设家庭农场的未来方向有益参考。

  从2010年开始,赣榆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对于科技小农场的扶持占10%左右,家庭农场的政策预算也差不多。长久地看来,两种模式相通的一点,都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为土地集约经营规范流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当会在相互借鉴中融合共存。而最终的决定权,还应归于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群体。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89-1.html

标签:农机 还是 家庭 科技

上一篇:家庭农场发展亟需助推器
下一篇:大蒜机收路有多远? 农业机械化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