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转型时期下 农民合作社的“七年之痒”
2013-06-0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江宜航)   

  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至本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走过了整整7个年头。7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来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家,出资总额1.1万亿元。

  但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并不高,一些应政策而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没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空壳子”、“虚架子”的现象普遍存在。

  以山西省为例。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山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0196家,总量位列全国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范围涵盖了种植、养殖等各个行业,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所占比例最大。服务领域包括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信息服务等。但规模普遍偏小,平均每个合作社只有七八个人。

  按照山西省晋中市农经办主任景云飞的说法,近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全国来看,至少在未来5至10年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这样的判断,我想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合作社确实存在一批。但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有绝大多数,而且零星分散。

  二是多数合作社规模较小、行业单一。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本金较少。合作社从事的行业大多数还只停留在蔬菜、瓜果种植、种苗培育、肉牛羊、生猪饲养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而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

  三是运行机制不规范。在机构制度建设上,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在财务管理上还不规范,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在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上,难以做到规范。

  四是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真正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用山西省农业厅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马向荣的话说,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

  五是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对于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扩大再生产投入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来说,农民资金需求紧急、量大、集中,合作社从银行或信用社取得贷款支持举步维艰,资金来源渠道明显狭窄,难以充分满足社员对资金的需要。

  也许,经历“七年之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52-1.html

标签:农机 农民 时期 转型

上一篇:荒山上的现代农业之路
下一篇:全球农业生产增速将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