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三问“三夏” 农民种粮赚不赚钱
2013-06-09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曲昌荣)   

  4.建议

  健全保障机制,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至2012年,河南省夏粮已经“十连增”,今年有望“十一连增”。根据测算,河南要达到中央提出的2020年1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每年需要增产20多亿斤。但近年来粮食生产各项指标增幅趋缓,表明粮食生产受到了日益突出的“瓶颈效应”制约。如何突破瓶颈,让粮食产量和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李洪连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保障体系。“要从产业政策、基础条件、技术支撑、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支持和不断提升。”

  他建议,在有条件地区,各级政府应逐步引导土地流转到粮食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手中,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增产增效。

  李洪连建议, 国家在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生产和调出大县的奖励力度,保护农民种粮和基层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改善服务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

  从硬件来看,河南粮食继续增产的制约因素也不少。其中,高标准农田比例偏低,全省仍有5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2000多万亩“靠天收”农田。粮食生产中的病虫害比较严重,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较差。

  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局长牛玉国建议,设法扩大引黄灌溉面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中低产田和“靠天收”农田改造进度,争取国家有关资金支持,实行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病虫害公益性“统防统治”,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49-1.html

标签:农机 赚钱 种粮 农民 三夏

上一篇:新型农业发展机遇促农村创业
下一篇:民生现代农业模式透析 图谋产业链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