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让基层农技推广更有力
2013-06-13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张振中 杨娟)   

  近日,湖南省邵阳县通过公开选聘的223名优秀村级动物防疫员正式上岗。在畜禽疫病防控面前,作为第一技术把关人,基层农技人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如何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日益重要。记者日前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怀化、邵阳等地调查采访发现,尽管眼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顺利推进成效明显,但是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的状况,许多地区都呼吁,要求壮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的素养,让基层农技推广更有力。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少,呼吁涉农大学生来加入

  3年前,湖南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推而不广”,在怀化等一些地方无法发挥作用。为了改变基层农技推广“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2010年12月,湖南省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对深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做了具体部署,强调关键在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一个都不能少”。

  “在改革之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太低,自然留不住人,一部分农技员搞起了化肥、种子买卖,一部分人就干脆外出打工。”武冈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负责人赵光宇告诉记者,改革之前,武冈市乡镇农技员每年只有1300元的工资和工作经费,从2005年开始,武冈市200多名农技员中,全年在外打工的接近60人。

  “不过,现在好了,农技人员有了编制,有了站所,配备了仪器设备,工资待遇提高了,我们这批‘老农技’都安心搞起了主业。”赵光宇介绍说,目前,武冈市共有乡镇、办事处农技站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21名,基本能完成农技推广服务的任务。

  采访中,赵光宇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虽然现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效明显,但是基层农技员的数量依然不多、年龄偏大。他希望,在现在这样“大利好”的政策下,年轻的涉农大学生能加入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队伍中来。

  长沙县农业局政工人事科科长钟利华对于赵光宇提出的基层农技员的人员老龄化问题也表达同样的担忧:“老一代的农技人员快要退了,新农技人员却招不下来,出现农技人员断层局面。”

  示范带动作用显着,呼吁积极探索推广新模式

  一方面是人才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是农技推广工作要保质保量完成。那么,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让我们基层的农技队伍发挥最大的推广示范作用?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怀化市中方县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据了解,中方县自2010年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以来,选派了100名技术指导员,每人联系科技示范户10户,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建立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培育示范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建立人、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带动了当地农户整体科技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一模式基础上,武冈市农业局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帮助农技员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创新了农技推广机制,专家组到试验示范基地分别进行了8次技术指导,掀起了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的热潮,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的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今年全省将根据农业区域布局,分产业遴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面推行‘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员―示范户―辐射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湖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刘年喜介绍,这一模式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农技推广员的作用,更好地让“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今后,各地应该积极探索适宜的新模式,保证农技推广的顺利进行。

  现代农业需要新生力量,呼吁新型经营主体成推广生力军

  “除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机构外,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自身也产生了配套的推广体系,即形成了‘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方式。”湖南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登魁介绍,今年开始实施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指出,特别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纳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

  在长沙市望城县采访时,记者在白箬铺镇光明村的无公害种养专业合作社里,就遇见了这样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

  光明村村委会主任周立新说,从2010年的60多亩蔬菜扩展到目前的近1000亩,越来越觉得农技员不够用。后来,他们干脆将那些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能手聚集起来,定期培训不断提升技能,主要负责蔬菜种植技术指导任务。现在,合作社里还配套了齐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农技示范推广体系也逐渐有模有样了。

  “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能使农技推广这张网越织越密。”刘登魁认为,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为主导,会同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的“一主多元”模式,能更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这是农技推广的大势所趋,也是顺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41-1.html

标签:农机 有力 推广 农技 基层

上一篇:新型职业农民将成现代农业中坚力量
下一篇:发展现代农业路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