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四化同步”中的广东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3-06-14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作者:郑伟仪)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再次突出“三农”的重中之重地位,强调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这符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加快推动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四化同步”标示农业现代化新导向

  党的十八大在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的同时,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重申“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了“三农”的重要基础地位,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同步”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四化同步”不能缺失农业现代化。

  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也充分说明,“四化同步”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建设,全省“三农”发展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农业发展快,农村变化大,农民得实惠多,呈现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012年广东实现GDP5.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570美元,已迈上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工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城镇化率超过66%,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6万亿元,网民超过6300万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与此同时,2012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692亿元,增加值达287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2.75%、23.37%;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42元,实际增长9.3%,增速连续3年高于GDP 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年的3.15:1缩小到2.83:1。

  “四化同步”呼唤缩小工农城乡差距。

  当前,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广东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深层次、转折性的新变化:一是农产品供求发生深刻变化,从总量平衡向季节性、结构性偏紧转变,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迫切要求保障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现代科技装备转变,迫切要求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农业投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低投入、简单再生产向高投入、集约经营转变,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从资源丰裕、环境协调向资源匮乏、环境制约转变,迫切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熟人村落向复合型社区转变,迫切要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六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从二元分割向城乡互动转变,迫切要求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农业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村发展从城乡分离向城乡融合加快转变,农民发展从解决温饱向物质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加快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三农”发展赶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脚步,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战略目标。

  “四化同步”敦促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广东农业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目前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科技水平仍然不高,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滞后,综合执法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完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四化同步”中,农业现代化仍然是薄弱环节,如果不加快发展,弥补缺陷,提升水平,将可能成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后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两个率先”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民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是农业现代化。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其中对农民收入不仅要求持续增长,而且要求增速大于GDP增速、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这样才能减小城乡差距,达到同步发展。因此,推进“四化同步”,必须着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补齐短板、缩小差距,这是推进“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四化同步”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四化同步”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探索

  为适应“四化同步”的新要求,广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在加快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进行努力探索和实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委、省政府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在全面部署农业农村工作的同时,突出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创新等,为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投入力度。广东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公共财政实力,为“以工促农”提供了资金保障。近年来,广东财政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增强,财政支农资金覆盖农林牧渔各个行业,有面向农民和企业的多项惠农补贴和农业保险补助、农业贷款贴息,全面支持基本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项工作。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拉动了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加大产业相融互促。“四化同步”必须体现四化之间的互促共进,其实质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广东积极借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运用发展工商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镇村等现代农业载体,创建了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种粮大县、重点养殖场、农业专业镇村等。二是利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省扶持培育56家国家级、248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99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2家、超10亿的22家;建成122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372亿元,引领大批农户走上现代农业之路。三是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全省建设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广泛使用各种新型高效环保农资产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依托企业、改良装备、创新工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四是顺应城镇化需求拉动现代农业发展。广东城镇化发展造就了珠三角城市群和全省一批中小城镇,人口大量集聚,农产品数量需求大,质量要求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倒逼动力。广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了一批“菜篮子”、园艺作物生产标准园,开发了多处农村休闲旅游风景区,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和发展空间。五是借助信息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全面启动建设农村综合信息、农业电子商务和动植物医院科技信息三个服务平台,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已建设22个产业信息网站群、18个地方特色信息网站群、1000个数字乡村信息网站群;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已组织200多期网上团购活动;动植物医院科技信息平台已建立植物、动物和水产三个中心医院和200家基层诊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适应了市场、增加了收入,推动了农业加速向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遵循“四化同步”确立农业现代化新思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农业现代化建设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跟上“四化同步”发展步伐?按照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广东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条道路,围绕两大目标,夯实三个基础,确立四大战略定位。坚持一条道路,就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道路。围绕两大目标,就是2018年实现农民小康和2048年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三个基础,就是要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夯实农村生态基础,促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农民生活基础,改善农村民生。确立四大战略定位,就是要争当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高效转化的集成区、国际性现代农产品物流交易的中心区。发展目标是:到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5:1。现代农业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大经营主体”和农业园区、农业专业镇村、农产品商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四大发展载体”所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土地产出率名列全国前茅。

  围绕以上思路目标,广东将突出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载体,加快农业科技设施装备建设,加快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二是加快幸福村居创建,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突出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突出村庄整治和产业支撑,提升宜居宜业水平;突出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色,提升新农村文化内涵。三是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落实新一轮“双到”工作,促进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重新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单位,继续实行靶向疗法,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帮扶措施。加快“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和农村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扶持老区建设,创建幸福安居示范村。四是加快农村改革进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珠三角和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金融信贷服务、涉农政策性保险、农民财产权利保护等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五是加快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发展循环型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和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和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从2013年起,广东将按照产业兴农、科技强农、种业带农、流通旺农、生态健农的发展路径,启动“实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系列工程”,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强省建设。重点构建“十大工程、五大体系”:

  十大工程: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河源灯塔盆地、江门开平、韶关仁化、湛江垦区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创建一批现代农业强县。龙头企业培优工程。着力扶持发展市场占有率高的超大型农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甚至超千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合作社利民工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18年农户入社率达50%,合作社种养规模、农产品销售额、农机总动力分别占全省的50%以上。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业创新研发和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培育航母型种业企业,构建商业化种子种苗育繁推体系,打造广东种业“硅谷”。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构建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华南地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建设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经济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建设一批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新建高标准农田2200万亩以上。现代农产品物流工程。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国际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循环型农业生态工程。发展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农业生态体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农村信息工程。启动“金农工程”二期项目,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五大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争取建立全省上下贯通、规范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实行一支队伍执法。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和农资监管体系,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标识和溯源管理。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预警、防控和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健全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农村经济运行体系。健全农村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36-1.html

标签:农机 现代化 建设 农业 广东 同步 四化

上一篇:粮食生产的好形势如何保持
下一篇:为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