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家庭农场让农民有体面的收入和生活
2013-08-27   来源:解放日报   

  其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上也需下功夫。全国人大代表林荫茂说,吉林延边的农场专业户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在插秧机、脱粒机等农机设备上,政府以“买一送一”政策加以补贴,农户一个电话打过去,农机站很快就发货,但新的农机设备对基础设施要求也相应提高,很多农场专业户提出诉求,希望周边道路能尽早开通、拓宽。如果老的机耕路不改善,新农机设备可能根本没办法使用。

  而更大的瓶颈在贷款难。由于效益低、收益慢等原因,银行对农业项目不感兴趣。一些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很难获得金融支持。目前,松江、金山、吉林延边都有地方政府进行资金支持,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才是根本之计,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涉农金融服务。

  离土农民收入好,家庭农场兴旺

  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土地流转难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

  家庭农场的未来,可能像押宝一样,随土地政策、农业政策摇摆。林荫茂说,各地农场主担心他们的承包经营权年数有限,如果国家土地政策变更,或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回头主张土地权益,家庭农场的“体面”可能随之终结。

  土地流转难涉及离土农民的后续保障问题。离土的农民和家庭农场主能否共同从土地上获得公平、体面的收入,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张兆安认为,首先要明确农民和土地间的承包权属关系,比如对土地承包者在流转土地时进行补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解决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弥合城保、镇保、农保间的巨大差距,对老年农民要有相应的养老补贴。更重要的是,要为农民非农就业拓展机会。只有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扎根农业的农民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才能兴旺。

  还有代表建议,探索农民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这样农民就不会失去土地的“自主权”。目前,宁波已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 “今后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 ”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329-1.html

标签:农机 的收入 生活 农民 家庭

上一篇:不畏严寒敢怒放 农业机械一枝独秀
下一篇:战国争雄 农机流通切盼“扶优扶强”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