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个合作社的扶贫发展样本
2017-05-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者按】

  安徽省石台县河口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帮扶单位安徽省民委开始对口帮扶时,全村432户有141户贫困户。

  两年来,安徽省民委围绕“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合作社+扶贫”的致富平台和共富载体。

  河口村先后成立了秸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全村贫困户基本都参与其中。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截至2016年底,还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的目标。

  其中,秸秆食用菌合作社是河口村“合作社+扶贫”模式中最成熟且最具典型意义的样本。它的诞生、发展以及升级转型,充分体现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的努力和探索。

一个合作社的扶贫发展样本.jpg


▲社员们在立体大棚里制作菌棒。

  自从当上秸秆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河口村文书徐年发就成了村干部中最忙碌的一个。

  插秧时节,皖南山区的天气逐渐热起来。食用菌立体大棚里的温度更高。

  5月20日,小满前一天,徐年发和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一大早就赶往40公里外的石台县城拉毛毯。10捆毛毯,每捆6米宽,25米长。夏天到了,徐年发准备将立体大棚上盖上毛毯降温。

  谁想自己的五菱微型货车装不下这些从皖北订购的大物件。徐年发只得请货车师傅多送一程,又好一阵为了加200元运费讨价还价。

  徐年发掰着指头算日子,这几天要把大棚里的喷淋系统建好,要组织社员赶紧给5.2万根香菇菌棒打孔增氧,才能保证产量。

  “年发,你是真累。”中午回到镇上吃饭的时候,李朝阳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各家各户都在插秧,合作社人手紧张。”徐年发放下碗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不过,一想到10月份出菇,可能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益,身为理事长的徐年发,再难也必须迎头而上。

  护生态,黑木耳种植面临转型

  在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的一份汇报材料里,徐年发被称为“有经营头脑”。

  记者提起这件事,徐年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哪有。只是在村里种黑木耳,我是第一批。”

  河口村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村民长年以茶叶种植为生。因为离黄山不过100来公里,河口村一直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的原料产地。

  但山多田少,依靠茶叶和种点自己吃的水稻,如果不外出打工,河口村村民只能将将混个温饱。

  2000年前后,隔壁横渡镇来了浙江老板发展黑木耳产业。徐年发和另外两位村民率先跟着尝试。“第一年,我投资了六七千元,赚了12000元。当年我种茶叶的收入才五六千元。”徐年发说。

  从此,种植黑木耳在当地蔚然成风。据徐年发介绍,最多的时候,村里有七八十户都在种植黑木耳。

  但想靠黑木耳种植脱贫致富也还是难。

  “木耳看天。采摘后,需要比较宽敞的场地露天晒干。如果遇到阴雨连绵,那就完了。”2014年来此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对记者说。

  在河口村对口帮扶单位领导、安徽省民委主任孙丽芳看来,种植黑木耳更是不值得鼓励——木耳的菌棒原料需要阔叶林的木屑,而整个石台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砍伐阔叶林。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河口村何去何从?

  2014年,孙丽芳多次到河口村走访调研。她问村民擅长做什么。村民回答说,除了种茶,就是种黑木耳。

  孙丽芳想,河口村要脱贫,突破口或许还就得落在食用菌种植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5268-1.html

标签:农机 样本 发展 扶贫 一个

上一篇:让“农产品”变身“旅游产品”
下一篇:五大行动布局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