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种植调结构,农民咋盘算? 来自吉林省前郭县种粮农户的调查
2017-01-22   来源:人民日报   

种植调结构,农民咋盘算?.jpg
刘中杰(右)查看他种植的绿色大米的品质。段永岐摄

  从长春市往北,经过农安县到达松原市前郭县,一路高速,两旁裸露的庄稼地一望无际,灰蒙蒙一片。没有了冰雪千里的壮观景象,这里似乎还在延续去年夏天的干旱。

  农安县和前郭县紧邻,位于吉林省玉米主产区,都是响当当的产粮大县。眼下,快到农历新年,农民盘点着手头的收成,也盘算着新一年的生产。

  受玉米收购政策调整的持续影响,这个冬天,农民心里在琢磨啥?记者来到前郭县农户家一探究竟。

  玉米改土豆,1垧地纯挣1.5万元

  “今年玉米种‘哭’了。”在前郭县王府站镇,记者见到了种粮大户孙守峰。孙守峰经营着守峰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126垧(1垧等于15亩)地。

  赶上干旱,去年他种的100垧玉米减产不少。其中,40多垧地有灌溉保证,收了50多万斤,其余的地一垧也就收个3000来斤。孙守峰算了算账,1垧地租金6500元,化肥农药等费用4500多元,而3000斤玉米才卖1400多元。

  “1垧地就产那么一小轮子车玉米,玉米棒小,粒也跟着抽抽,不值钱。”孙守峰说,收下的玉米4角7分钱一斤卖出去的。

  在他看来,正常年景,100垧地产200万斤粮不是事儿。去年,孙守峰只收了70多万斤玉米。又赶上收储制度改革,玉米减产又降价,孙守峰维持收入压力不小。

  “前几年,玉米行情好的时候,攒了些家底。近两年,收成不好,价又低,家底基本全搭进去了,再种地就得靠贷款。”

  “种玉米,吃了苦头,但也有些技术上的甜头。”在旱情的考验下,孙守峰体会到了近几年免耕新技术的成效。“秸秆全部覆盖地表,就算是赶上夏旱,咱们家的苗也要好于其他家。”

  “仅免耕一项技术去年就推广了45万亩。”前郭县农业局农业科科长赵士英介绍,近年,县里继续实施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玉米螟等新的栽培方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玉米赔了,好在种了20多垧地的土豆。”孙守峰庆幸道,2015年130多垧地全种的玉米,去年着手调结构,他选择了种土豆。

  1垧地的土豆产量在7万斤到9万斤之间,孙守峰的土豆,大点的卖到3.5角一斤,小点的卖到3角一斤。

  “1垧地能纯挣1.5万元。后期,土豆价又涨了。”他有点遗憾自己卖早了,“种土豆也是全程机械化,而且是订单种植,不用担心销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2626-1.html

标签:农机 前郭县 种粮 农户 调查 吉林省 来自 调结构 农民 盘算 种植

上一篇:话说新农村:政府多放手 市场出好手
下一篇:新型职业农民成现代农业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