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聚焦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咋翻番
2016-12-10   来源:人民日报   

  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去年以来,我带团队调研走访了几十个县,深切感受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制度创新和政策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新机遇。

  比如,山东禹城的农民增收以前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空心村整治、新社区建设。仅房寺镇近2万农民就实现了就地村镇化,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涌现出一批种菜大户、特色农庄,农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双增。

  但是,我也很明显感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仍然存在,制约了城乡要素交换,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所以,还是要城乡一体化发展,释放农民收入增长新动能。

  ——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彦随

  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不明晰,资产资源要素的活力难以释放,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相对偏低。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

  首先,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承包地、林地、草原、“四荒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效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其次,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工商资本合作发展民宿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因地制宜采取资源开发利用、统一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实现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同建等模式,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

  短板中的短板要保障

  这些年,我常关注农村。一次去湖北郧西采访,途经虎坪村,村支书的话让我一直记得:“守着石头疙瘩,想致富难得很!”

  一眼望去,漫山泥石裸露。据说,夏天山就绿了,但粮食产量低,人均又只有7分地。这里是半山腰,在山里算是大村,505户里半数以上是贫困户。

  我细问后,觉得发愁。打工靠不住、搬迁难推动、产业做不大……村里不是没想办法,脱贫路走了几十年。

  以前,村里人多到内陆矿山打工,这些年矿山效益下降,又有人转去沿海,但因为没技术,找工作也不容易。

  这里交通很不便。一直在搞异地搬迁。可因为补助不足,一些特困户没钱搬新家,仍住在山上。

  产业扶贫很关键。村里养殖大户、林果种植大户不少,可带动贫困户仍很难,而且搞农业容易遭灾,今年林果种植业就因旱绝收,一些老乡返贫了。

  不过好消息还是很多,很多贫困户明年能免费搬进新房。刚成立的牛羊养殖合作社也有了电商销售点。另外,县里与广东四市建立了劳务协作试点,外出打工有保障了。

  ——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州

  农村贫困人口及低收入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为促进贫困地区及低收入群体农民增收,意见提出要健全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机制,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加大扶贫综合投入力度,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缴费补贴政策,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及受益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确定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城乡各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畅通参保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转换通道。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0592-1.html

标签:农机 农民 促进 聚焦

上一篇:土地流转 成“三农普”重点
下一篇:袁隆平“种三产四”丰产工程2016年增产稻谷16.5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