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来自吉林新粮收购一线的蹲点日记
2016-12-07   来源:吉林日报   

  来到梨树县之前,记者在思考: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玉米市场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农民们能适应吗?梨树县是产粮大县,这里的大多数农民以玉米为主要经济作物,已经种植几十年了,过去8年间绝大多数玉米都可以卖到临储库中,现在又卖到哪里呢?

新粮收购.jpg
资料图

  追求转型的“老把式”

  11月16日 星期三 晴

  走在梨树县郭家店镇的公路上,来往的运粮卡车穿梭如织。

  2016年,小泉眼村农民张国安流转了40公顷耕地种玉米。10天前,他以每斤0.61元的价格,把自产的和收购来的200多吨玉米一股脑儿都出售了。“2016年年头好,玉米产量高,每公顷能产2.6万斤,不捂霉就不愁卖。”

  卖玉米那天,老张和儿子们一起装车称重,忙得热火朝天,10多车玉米被拉走,老张一家又着手清扫脱粒剩下的玉米芯。

  有些担心提及粮价会触痛到老张,但他却很释然。老张说,“过去玉米是值钱,可是好的孬的卖得都差不多。没有比较和竞争,价格拉不开档次。都说粮食也要市场化,咋能啥玉米都一直那么贵?买件衣裳还有个‘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儿不是?”

  这两年,正是出于对优质玉米卖出优质价的期望,老张从降成本、扩规模着手办起了合作社。置备了10多台农机设备,带领40多户村民向着土地规模化经营转型。统购种子和化肥,大型机械作业,规模一上来各环节费用就降低了。今年同样种一公顷地,老张的成本约合4000元,比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低了2000多元。

  老张说,算上增产和生产者补贴这两项收益,以及集约经营节省的成本,今年种玉米还是有效益的。

  61岁的老张打小就是个爱较劲的人,务农40多年,尤其对田间地头的农活儿从来不愿妥协。

  聊到明年种点什么时,老张盯着窗外辽阔静谧的田野半晌,缓缓地说,“慢慢来,先把土地流转搞好,争取能连成片,现代农业我才刚起步。”

  某种意义上讲,政策调整有时会给阶段性目标带来冲击。更重要的是,如何抓住新政策带来的长足发展机遇。

  玉米价格接轨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当前的难点在于,要克服畏难的思维定式,尽快形成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合力。这样,才能在确保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向前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0473-1.html

标签:农机 蹲点 日记 一线 收购 吉林 来自

上一篇:玉米怎么收?农民亏不亏?
下一篇:“十三五”时期将厉行最严环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