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以供给侧改革思路 破解农业结构性调整难题
2016-10-0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区域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农业资源、气候条件、功能定位、经营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推进。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进而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修复生态、保护资源,改善供给、满足消费。

  一是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东北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要适当减少玉米种植。大幅调减我国“镰刀弯”地区,包括黑龙江四五六积温区玉米面积。有关专家认为,黑龙江是我国强筋小麦优势产区,以往因为没有优良强筋小麦品种和加工龙头未能发展。现已有强筋小麦良种,具备种植发展条件。但从长远看,我国玉米需求仍呈刚性,近期库存积压主要是价格和质量问题,仍要保持相当的玉米规模,并大力提高玉米质量。

  二是实行合理的种植轮作制度。一些地方没有坚持合理的轮作制度,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突出问题之一。应充分发挥种植轮作对调结构、去积压、增效益、保耕地、防病害、提质量、修生态的综合效应。旱作农业主要农作物应恢复和建立轮作制度。有关专家建议,在东北地区应根据不同的积温带建立相应的轮作体系,“镰刀弯”地区恢复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高蛋白食用大豆—强筋小麦—马铃薯”的轮作体系,在相应农区实行“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或“玉米—大豆”轮作。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轮作制度实施。

  三是加大粮食等农产品“两个转化”力度。“两个转化”,即工业加工转化和畜牧业过腹转化。现在是有粮食源头,缺乏转化龙头。农业调结构、去积压、提效益、促增收,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和建设“两个转化”体系,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转化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农业生产环节要现代化,而且加工环节要同步现代化。加工环节现代化滞后,必然导致农产品库存积压、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消费适应度降低等突出问题。应逐步把原料农业转变为加工农业,把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产业,依托加工业连接农工商,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大力发挥畜牧业的转化功能,把粮食等农产品转化成肉奶蛋。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推动种植业内部、种养业之间、种养加之间,农业资源和投入要素循环集约利用。在南方一些水田区,实行水田种植、水产养殖、田间工程等三方技术融合组装集成应用,效果很好。建议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一地双产、一水两用、绿色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

  五是提高农业结构的科技含量。研发应用优良品种,搞好耕作技术创新,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供给侧,建立有效科技支撑体系。

  六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生产应进一步强化标准约束和规范。应加强标准制定和修订,以标准促进和提升农业结构和布局。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95143-1.html

标签:农机 结构性 调整 难题 农业 破解 改革 思路 供给

上一篇:【组图】吉林“黄金水稻”丰收在即
下一篇:全国秋收过三成 秋冬种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