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机遇
2016-04-26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当前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和发展机遇在于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和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根本动力在正在兴起的新一轮世界与中国的科技创新、新型工业产业化。中国农业要有新出路,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jpg
资料图

  当今的时代是“世界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中国工业化已走了几十年,当前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和发展机遇在于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和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

  早在20世纪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建议中就曾讲道:“我们在21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自然起点要高。所以我提出的沙产业、草产业和林产业都是强调知识密集型的,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都用上,而且一开始就形成产业化,形成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并注意综合利用。在中国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自发地走向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产业化进程和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在坚持科技创新主驱动条件下的‘五结合’(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农户、现代科技与农业技术、工商企业与个体农民相结合)的基础上实施现代农业系统工程。”

  一、科技创新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因素

  钱学森曾说,高技术产业化的农业,要和工业及经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可以做到对农业生产实行工厂化管理。由此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已大大缩小了工、农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也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半个多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现代信息、技术、资本、资源快速充分流动的时代,通过外部巨量资源进入,与内部优势资源有序组合快速积聚集中,形成地区、产业的“新增长极”,进而带动该地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已经取代了经济依靠自我积累缓慢发展的路径。

  同样,中国农业要有新出路,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让现代产业、科学技术、资源、政策、资本要素进入传统农业领域,从根本上提升传统农业,建立新型产权-产业-利益关系和生产组织形态。这就是现代农业系统工程。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我国农村人口6.1886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45.23%。这些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巨大需求,加之农业收入相对减少、国际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以及土地污染等不利因素,使得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青壮年离开土地进城务工。我国18亿亩耕地面积的产值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不相适应,甚至背道而驰。

  另外,我国西北地区有16亿亩之大的戈壁沙漠,因干旱缺水而常年荒芜。我国还有42亿亩草原,每亩产值还不到1元钱。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相关的科技创新,重新给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看到,沙漠固然有干旱缺水的不利条件,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小,这些都是农业高产极为有利的条件。甘肃张掖和内蒙古一些地区从1994年开始践行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应用科学技术解决沙漠干旱缺水等问题,成功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在实践中创造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技术路线,取得了很大成绩,粮食自给有余,蔬菜瓜果东运销售并出口,还带动了一批加工企业的发展。

  随着持续的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的18亿亩耕地,还有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6亿亩沙漠和近乎耕地面积2.5倍的42亿亩草原,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乃至我国现代化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内容分页: 【1】 【2】 【3】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88398-1.html

标签:农机 机遇 现代化 农业 中国 科技创新

上一篇:入汛早汛情急 今年形势“异常严峻”?
下一篇:领跑现代农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