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解析玉米机收难题
2014-09-30   来源:农机360网原创首发(作者:谷秀华)   

  197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只有2.99亿亩,大大低于小麦的4.37亿亩、稻谷的5.15亿亩。到了2007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42亿亩,超过稻谷的4.3亿亩、小麦的3.5亿亩。自此之后,玉米始终保持着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首位的桂冠。

  1978年,全国玉米产量不过5594万吨,虽然较小麦的5384万吨要高,但不到稻谷1.36亿吨产量的1/2。2012年,我国稻谷产量20429万吨,小麦产量12058万吨,玉米产量20812万吨,玉米产量第一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粮食产量最高的作物,而且,这一优势在2013年进一步扩大。

  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与小麦、稻谷相比,玉米虽然在播种面积、总产量方面有所超出,但在机收方面却差距明显:2013年,我国玉米的机收率仅为49%,而同期我国水稻的机收率超过80%,小麦的机收率更是超过93%!

  我国粮食产量之所以能够实现“十连增”,玉米居功至伟。然而,面对这颇为尴尬的玉米机收率,人们不禁要问,贵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的玉米,为何会存在如此明显的生产短板?

  技术不成熟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末开始研发玉米收割机,虽然历经多年发展,但受技术条件制约,研发进展仍然比较缓慢,产品难言成熟。近几年我国玉米机市场确实比较火爆,但仔细想想,我们的玉米机产品除在外观上有所区别外,在收获原理和技术性能上的差别又有多少呢?当前市场上的所谓创新产品,严格来说,应该叫做改良型产品。

  国外农机企业为了培育一个市场,往往要历经多年的技术研发,然而,受火爆的玉米机诱惑,一大批农机企业竞相进入玉米机市场,他们的产品技术基本上都是仿制,并没有进行过扎实的技术,这也为产品的性能埋下了隐患。从近几年用户的反应看,玉米收获机产品仍属于不成熟产品,玉米机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机手构成了伤害、给他们留下了阴影,同时,也影响了机手、农民对玉米机的信心。

  农艺与农机未能有效结合

  我国小麦、水稻之所以基本上完成了机械化收获,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的农机农艺结合的比较好。我国玉米种植范围比较广,各地的种植习惯有所不同,行距并不统一,由此导致玉米收获机械难以适应各地的要求:行距过窄或过宽,都将严重影响玉米收获机械摘穗机构的合理配置,从而影响机具的摘穗效果。

  此外,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多样,有平作、垄作、套种还有宽窄行种植。这种种植农艺的多样性,给玉米收获机械的制造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同时,各个企业为了抢占各地市场,不得不开发适应各地种植习惯的机器,不仅使得机器的研究制造复杂化,也使得制造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也给机器的推广带来不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47718-1.html

标签:农机 难题 机收 解析

上一篇:提升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保障力(图)
下一篇:充分激发农民合作社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