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深度: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带来什么?
2014-06-0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林春霞)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怎样使分散的小农户获得市场信息?怎样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怎样使农民在面对大市场和大资本时有足够的信息和谈判地位而不受到伤害?河北省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6年10月31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全国各地各类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00万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究竟能给农民带来什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做了几十年的农民,深知广大农民朋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与不易。所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朋友的生活更加美好,是河北省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巩群海长久以来的愿望。三地农民合作社正是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破茧而出,并茁壮成长。

  2007年年初,巩群海召集了几十位农民探讨如何增产增收,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提高收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民、造福于农民,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经过多次深入研究和商讨,大家对成立专业合作社达成共识。于是,当年10月,巩群海与刘贤统组织了37位志同道合的农民,出资6000多万元,成立了合作社理事会、监理会,并经过民主选举,推举巩群海为理事长,河北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这样诞生了。

  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了土地自有,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耕种制度,这种制度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土地连成一片,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把农田变成农场,把农场变成工厂,把田间变成第一车间,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社员的利益,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让大家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因此农户积极要求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成立不到40天的时间里,先后又吸纳了528户农户,成员出资额达到8940万元。

  此后,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农民的收入日益增加,再加上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要求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与日俱增,使得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到目前为止,入社农户已达135168户,社员遍布周边13个县市,成为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翘楚。

  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是关键

  巩群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至今没有改变。特别是2013年3月,巩群海代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陪同国家领导人远赴俄罗斯考察,在期间的一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让他更加体会到专业合作社服务于农民,致力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的责任所在。

  巩群海说,想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最主要有两大内容。其一,民生改善。想要改善民生就必须遵循“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生产器械和生产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只要方向走对了,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农民的价值将得到更大的体现。其二,把农业当事业,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将来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技型农业人才将发挥更大作用。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和进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农业是立国之本,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只要将农业当成事业,农民的社会价值必定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据巩群海介绍,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合作社负责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组织销售成员种植的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农副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培训技术、技术交流和政策咨询服务等。

  具有高度市场化的基础环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产品要有销路,必须先有买家,有农业龙头企业,包销收购,与农户搞订单式农业,这是前提条件。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签订包销合同,确保农产品(9.50, 0.00, 0.00%)有销路、农业经济效益高,最大限度地避免农民的风险。根据市场情况不断适度调整专业合作社与商家的利益关系,使之更合理化,加强专业合作社和合作商家的关系,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

  此外,三地合作社为提高社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合作意识,多次组织社员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农业部党校和中央党校培训中心等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培训人次400余人,使合作社成员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将补助大学生上学列入章程,凡入社社员子女考上大学本科的补助学费的60%。为确保社员的身体健康,合作社自筹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医院,每年定期为社员免费做两次检查,做到有病早医,无病早预防。

  无论是农民的经济效益,还是他们的教育与健康,都是三地合作社重点予以关注的问题。巩群海表示,“13万户大家庭的问题解决了,每个小家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过去农民是三四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对生活的需求可不是这么简单了。合作社主要解决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的口号是不违法、不污染、不浪费,我们的目标是打造13万个小康家庭。现在农民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收入增加了3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农民困住的手脚解开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思维中的问题。”巩群海说。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绿色种植基地,建立绿色加工厂,积极培育绿色意识的人才,是三地合作社带领农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据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贤统介绍,三地合作社一方面采用生物有机复合肥等手段避免污染土地,另一方面则对种子严格把关,从而建立起了黄瓜、冬小麦、葡萄等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在三地合作社推广使用现代农业设施对耕地进行现代耕作,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贤统告诉记者,在产品销售上,他们对自身生产的农作物打“绿色”产品牌。自成立合作社以来,三地合作社一直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单单是我国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世界问题。因而他们一直秉持这一原则开展工作:一是对土地进行改良,请专家研究土地改良措施及使用生物有机复合肥。二是对种子严格把关,秉持一户只种植一个品类的方式,把一个品类做专做强。

  正是对土地改良的坚持不懈及对种子的严格把关,才相应地给他们带来了产业链,外地粮食、蔬菜、水果经销商慕名纷至沓来,已经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自成立合作社以来,农民每年人均收入都以20%左右的增幅递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他们有黄瓜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冬小麦绿色种植示范基地等,其中蔬菜绿色种植示范基地近万亩,葡萄绿色种植示范基地3万亩。

  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农作物除了供应13万入社农户的日常所需外,多余的对外销售,由于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所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目前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出现了脱销现象。下一步将扩大绿色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并组织一部分农户投入到种植冬小麦上。

  基地的工作人员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意识到了 “绿色”食品对健康的重要,随着这一群体的增多,“绿色”效应也会产生蝴蝶效应。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也会逐步上升,农民的意识也会慢慢改变,也会成为“绿色”食品的消费者、种植者和倡导者。而目前当地农户“绿色意识”还是相对薄弱。当然,近几年经过他们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特别是通过组织社员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党校和中央党校培训中心等部门举行的培训班,培养和储备了大批有“绿色”产品意识的人才,为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现在三地合作社已经开办了绿色加工厂,面粉生产都原汁原味,彻底杜绝了漂白粉,其他农作物也坚持产品的原生态。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一座环保利民的麦秸秆、花柴秆的纸浆加工厂,既安置了合作社的剩余劳动力,又增强了环保。

  致富的脚步不停止

  合作社发展壮大后,巩群海带领群众致富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如今满头白发的他仍在为合作社的发展而奔波劳累。

  巩群海告诉记者,为加速土地流转,合作社租种了50亩示范田,把由20多户耕种的土地变为一户经营,将原有每亩200多元的租金提高到700元。计划明年每528户设立一块50亩的示范田,搞好马铃薯、红薯的种植,建立一座大型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此外,每位社长又出资21120元,共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为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每户免费发放5袋叶面肥,将高科技成果融入实践,使每亩增产粮食30公斤,平均每户增产粮食150公斤,实现高科技到农户的直接对接,在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一些贡献。

  对于三地农民专业合社的发展状况与经营模式,随同记者一起前往参观的中央国家机关直属工委原副书记贾祥作了这样的评价:“三地合作社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一朵奇葩,有131568多户农户入社,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社员们继续做好护花园丁,使之越开越芬芳。并且希望这种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贾祥还说,十八届三全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三句话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共振、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合作社农民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这条路要越走越宽越远,为共圆中国梦,弘扬正能量而努力。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张虎林教授说,“我来这里参观,感到几个意外:首先是合作社规模大,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其次是号召力强,在这么短时间里能把那么多社员召来,这也让我想不到。这说明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央连续为农业出台了十几个一号文件,可见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我认为,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社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大势所趋,必然之路。但要走得好,需要努力。谁做得好,谁就走得快。现在全国各地各显神通,各有高招。譬如,华西、大寨等明星富裕村,都做得不错。三地农民合作社下一步怎样走,如何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大家更要关心。”张虎林表示。

  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着名经济学家任玉岭对合作社怎样走下去,如何走得好这个问题比较关注。他说,“26年前,我作为中国星火计划总工,去国外考察农村组织,发现国外有综合性和专业性合作组织,综合性合作组织,农民以土地、房子入股。专业性组织就是龙头企业走进农村,公司加农户。26年过去了,至今才在我国农村出现各类组织。”

  在任玉岭看来,三地合作社有13万户农民入社,万顷农田,飞机播洒农药,引入各类公司与之合作,注重食品安全问题,降低农药化肥给食品造成的污染。其发展模式富有创新,希望他们继续探索研究,使运营模式更加完善,创造更好的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40366-1.html

标签:农机 带来 什么 农民 专业 深度

上一篇:粮食精加工浪费严重 我国每年损失150亿斤以上
下一篇:秸秆禁烧,需跨田间收集首道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