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青海省保护性耕作让土地实现“三重”效益
2014-04-11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罗连军)   

  春雨贵如油,清晨的一场小雨,滋润着湟中县85万亩待播的干涸土地。

  4月9日,青海省保护性耕作现场观摩会在湟中县鲁沙尔镇白土庄村拉开序幕。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自然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现场通过讲解,七八台大小拖拉机牵引着各类旋耕机、播种机,一一为来自全省各市县的农牧局、农机推广站的局长、站长们演示着保护性耕作的机械操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包括秸秆及残茬覆盖技术、免(少)耕播种技术、深松和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完全实现了机械操作,对于下一步在全省推广创造了条件。”省农机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介绍。

  经了解,1992年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2003年起国家开始在我省的湟中、大通和互助等地实施试验示范项目,推广此项技术。经过12年的革新完善,初步形成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的运行机制和较为成熟的几种生产技术模式,逐渐被推广地区的广大农民所接受。目前这项技术在全省已经推广到了25个市县,每年以3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广,至今已累计实施近360万亩。

  许振林说,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功效,实施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经检测显示,实施此技术比传统机械耕作减少2至4次工序,每亩可节省油耗和人工30至60元。三年后每亩可减少使用化肥5公斤,农作物可增产5%以上,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的实用技术。

  “以前我们村的油菜亩产量平均只有200斤左右。10年前政府引导村民们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在全村油菜亩产量平均上升到了500斤以上,最高达到了700斤,这项技术很受我们农民的欢迎。”白土庄村支书告诉记者,“为适应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推广,全村组建了宏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小机械10台以上,承担着全村近2000亩的保护性耕作农田,还为周边的村镇服务,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20%。”

  省农牧厅副厅长都茂庭说,保护性耕作技术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机、栽培、土肥和植保等多个领域。从全省实施情况看,该技术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减少生产环节、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效果非常显着。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农牧部门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围绕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和病虫草害防治等4项核心技术,确定主推技术模式和主推机型。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地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作为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措施来抓。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33353-1.html

标签:农机 效益 实现 土地 青海省

上一篇:“桃花水”泛滥土壤偏涝 黑龙江省中东部掀抗涝保春种大潮(图)
下一篇:探索落实农民的财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