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整合资源,释放“1+1>2”效应
2014-03-18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陆锦林 杨建 丁亚鹏)   

  南通市“全托管”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建设之五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通过引导农机合作社整合资源,协同作战,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全托管工作的开展,去年全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千亩,业务辐射到周边多个镇及如皋等地,催生了业界津津乐道的“石港现象”。

  通州共创农机合作社是石港镇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其探索建立的合作联社,将周边13个农机合作社抱成团,整合人才、农机、信息等优势,实行资源互济,有力提升了合作社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发展。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石港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德义介绍说,13个合作社共有大中型各类农机具近2000台套,约占全镇农机保有量80%,80%的农机手都加入到了合作组织。“加入合作社后,不用自己去联系业务,合作社已安排好,自己只需要把握好抢收抢种的时间认真做好就行。”家住石港镇马道村的农机手张宏星说。

  统一作业价格、统一调度、分工协作,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机插秧环节更能充分体现,根据测算,500亩大田水稻约需要育5亩秧母,而且育秧苗一般18天左右就要插秧,秧龄过长就会影响秧苗质量。成立联社后,合作社从包括种子、农药、化肥、作业等在内的广泛协调,形成“1+1>2”的经营优势。目前,全托管业务已经辐射到周边刘桥、新联,以及通州开发区、如皋等地,服务面积达到3千多亩。今年全托管服务面积有望达到1万亩,实现村村全覆盖。“合作社联合后,兵强马壮,外出跟农场联系作业时,也容易获得对方认可。”合作社理事长杨建峰深有感触地说。

  “市场化运作,向市场要效益,是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杨建峰坦言,农户、农机手都要利润,合作社的发展惟有面向市场,整合内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接下来将在去年投资4台烘干机的基础上,新增4台烘干设备,上马粮食加工生产线,着力打造自主无公害大米品牌,目前已经注册了“凤水湾”牌和“金鸾凤”牌两个大米商标。

  “通过不断进行政策引导,为全托管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局副局长姚冰表示,今年通州将在去年18个500亩以上的全托管经营主体的基础上,新增55个经营主体,其中200―500亩的20个,500亩以上的35个,经验收达标的,分别给予2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同时,通州区财政还专门拿出100万元,用于支持10个新增农机库房项目建设,助推全托管经营大踏步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32039-1.html

标签:农机 效应 释放 资源 整合

上一篇:江西:农机维修不容易 农业机械化步子沉
下一篇:农地流转“摸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