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到底堵在哪儿
2014-01-20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卞民德)   

  做好“科技视频”,前提是要有科技队伍。早在2003年,东昌府区就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从各级农业部门及高校院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如今,全区已有科技特派员468名。
  体制机制的改变,让基层农技员愿意扎根农村。东昌府区将区级以下的农技推广机构划归区农业局统一管理,人、财、物由区农业局垂直管理。打破了原本“编制在农业局、工资财政发、考核晋升在乡镇”的格局。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东昌府区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渐趋成型。全区有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117个,从业人员13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71.8%;培训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等实用技术人才2万余人,现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万余人次。
  深化服务,推广须“转型”
  农民需求多元,创新方式,让科技推广更“接地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在变,农业在变,农民的心理在变。农技推广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想找个40来岁的都难,基本上是老弱妇孺,接受新技术的动力不足。”在闫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强看来,农技推广服务“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原来农民主要种粮食,现在搞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的越来越多,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更加多元。”
  为破解这些难题,东昌府区也想了不少办法。每年,区农业局都要遴选90名技术指导员,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联系1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20个以上农户,层层扩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受益群体。
  “人家说的那法就是好,都是咱没做到的。”50岁的胡金桥家住闫寺街道苏南村,2013年刚刚成为“示范户”,几乎每次培训他都不落下。“不光学了知识,还能领两袋化肥,平时给大家伙说说种地的经验,挺好!”
  东昌府区还发动干部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区、镇(街道)两级服务机构优先培训干部,由基层干部分区包片,带领群众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东昌府区还探索利用“科技通”网络平台,与国内农副产品物流市场进行对接,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等延伸服务。
  张昭江表示,农技推广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路径可循。“当下农技需求正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拓展,已不仅仅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而是向全产业链扩展,这对整个基层农技队伍的素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东省委讲师团亓胜林认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应是农民需求。“农业科技是否符合农民需求,是否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投入产出效益,农民在整个体系中应该如何定位,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加以考量。”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28739-1.html

标签:农机 到底 哪儿 公里 最后 推广

上一篇:一号文件聚焦粮食安全、农村土改 首提承包权可抵押担保
下一篇:采棉机等薄弱农机产品的补贴有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