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以科技为先导 推进农机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2014-01-13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201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7%,农业生产方式进入了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要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拓宽农业生产的多功能,这些都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更高要求。

  新时期农机化工作需要树立新理念

  面向未来,我国农机化在进入更高层次的阶段后,农机化的重点任务必将随之发生更大的变化。农机化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涉及范围将会越来越广,需要用全新发展的理念、更开阔的视野来系统谋划,进而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随着农机农艺融合的深度推进,机械化生产的理念已深入科研、推广、应用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在开展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活动中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即机械化的农艺系统。例如山东省滨州市开展棉花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实现了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零的突破,并在深入探索“一熟变两熟、粮棉双丰收”的高效栽培模式;广东农垦广垦农机服务公司积极推进甘蔗农机农艺融合,30000亩甘蔗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推动了甘蔗栽培模式的转型升级。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自然禀赋差异大,农艺制度复杂多样,推进农机化需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今后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的适当动力水平的机械化,是以家庭农场单元为主要内容的机器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同时由于我国轮作、套作、多熟、立体栽培的农业特性,农产品种类繁多,要继承丝麻茶药等传统民族产业,保护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传承几千年农耕文化,在加快推进机械化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更多的社会问题,为农村社会形态的变迁和延续发挥积极作用。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从农业本身来讲,目前为提高单位产量,我国农业的水、肥、种、药、膜等生产要素投入远高于国外平均水平,不仅影响到当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效益,也对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机化技术直接关系到节肥、节药、节水、节种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也关系到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收集处理和农村环境的治理,农机化技术应当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中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近几年,我国保护性耕作取得了可喜成就,实施面积达到1亿亩,为我国农田保育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农机化技术必将超越以往的应用范围。

  准确把握农机化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将会翻开崭新的一页,功能定位将更为清晰,发展方向将更为明确,技术装备支撑作用将更为牢固,在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得到全面发挥。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装备和发展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从目前情况来讲,农机化技术主要有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节水灌溉、秸秆处理、收获技术等,大部分还是以单项技术突破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机器系统。因此加快构建和完善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应当作为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应当是按照产业链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套的、系统的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一是要从机械化角度开展作物(品种)生长机理、生育周期、生物特性研究,为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基本依据;二是开展不同区域机械化生产的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测算与发展趋势研究,从中确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种养结构家庭农场规模,根据规模制订农业技术装备的配备方案;三是根据配套方案,开展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农业装备与土壤、作物、田块条件等的适配性研究,改进和提升农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四是根据种植规模和典型农艺制度,分别建立试验示范点,对优化后的机器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和完善,从而提出粮食主产区农机配备方案和区域技术模式;五是加强与农艺融合,集成现代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技术,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模块化技术,促进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

  随着时代需求变化,现代农业对高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经过近几年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信息化农业技术装备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农业传感器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技术已开始示范应用,并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信息化促进农业装备现代化,需要提升农业装备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还要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信息化。

  另外,农机化技术领域拓宽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拓宽农机化技术应用领域,不仅需要从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内考虑,还应考虑其外部因素,把土壤、气候、生态、水资源、新能源等方面对农机化技术的需求统筹考虑在内。在农田保育,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农机化技术均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正在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农机化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的诸多要素,面对美好的发展未来,农机化技术必将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以科技为先导,推动农机化发挥更大作用

  总结近几年农机化发展,在政策支持、补贴拉动相对比较稳定的前提下,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拓展农机化发展领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靠科技。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事关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大计。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加技术供给。一是设立全国性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机构,解决好农机化技术源头问题。二是设立从制种、种植到产后初加工全过程产业链的多个农机化技术专业创新团队,凝聚全国农机化的优势科技资源,搭建全国性的交流协作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大联合、大协作,通过谋划和实施重大项目,逐步构建和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三是鼓励和支持更多农业领域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参与农机化科研,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其次要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农机化科技进步的基础。在国家层面上讲,每个县(区)至少培养一名农机化技术骨干,在制定农机化推广计划,解决当地农机化发展难题,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加快农机化主推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农业高产模式创建、高效清洁生产、规模化标准养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各地也要分层开展相应培训活动,层层抓落实,建立起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的人才保障机制。

  第三要大力培训实用人才,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关键在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素质。每个县要重点抓好一批农机化技术能手的培训,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高技能人才,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使广大农机手成为农业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实施者、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要以农机管理标准化、农机配置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引领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农机化科技进步和农机手素质的提升,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经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科研团队,汇集100名以上农机化专家队伍,培养1000人以上农机化推广骨干,形成10000人以上的农机化高技能实用人才,为实现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推进农机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28344-1.html

标签:农机 层次 迈进 推进 科技

上一篇:山东农机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下一篇:工商资本“务农” 农机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