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行业必看:如何避免知识产权被侵
2013-12-13   来源:中国农机总网   

   近几年,由于农机产品量大面广,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农机行业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频频发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因而与IT等行业及其他工业产品不同,农机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更大,也更为复杂,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为了满足农机生产的基本需求和企业的自身发展,相关部门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与保护力度不够,致使仿制抄袭的现象在一段时间普遍存在。
  农机企业的专利纠纷此起彼伏,早期的专利侵权案件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农机企业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算是一种新鲜事,许多企业,尤其是农机企业管理者对知识产权知之甚少。因此,农机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第一,农机企业,尤其是农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摒弃以往只注重生产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错误认识,努力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不但是企业资产项下的财产,还是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利器。
  第二,农机企业应当安排专人负责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使用、管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另外,企业也应当加强与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利用“外脑”参与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中去。
  第三,农机企业还要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依据我国法律,商标、专利、植物新品种等许多知识产权只有经过向国家相应的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准注册(授权)才能够取得。
  最后,由于中国的农机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不具备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实力和条件,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整合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竞争优势。
  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农机领域的申请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相关的专利侵权诉讼也不断涌现。中国的农机企业在如此形势下如何保全企业实力,利用专利制度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农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专家建议,中国的农机产业做出了相应战略调整,一方面是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即企业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乘以经营能力的竞争,由面向国内市场的竞争转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则是科研模式的转变,即由企业自主开发为主的竞争转向产、学、研结合的竞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02750-1.html

标签:农机 知识产权 避免 如何 行业

上一篇:从“一撒了之”到“种肥精准同播”
下一篇:陕西省农机维修厂(点)资质许可情况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