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浅析联合收割机的割台故障
2007-09-11   来源:华夏农机网   

  经过近几年的随机实践,笔者就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常见故障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一、割刀堵塞
  1.可能是遇到了石块、木棍、铁丝等障碍物,应立即停车,排除障碍物。
  2.动刀片与定刀片间隙过大,塞草。解决方法:正确调整动刀片与定刀片之间的间隙。装配好的切割器,动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重合时,动刀片前端应与定刀片接触,后端应有0.3~1mm的间隙。动刀片与定刀片前端的最大间隙不得超过0.5mm,后端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5mm,并且达到这种间隙的切割器刀片数量不能超过全部切割器刀片数量的1/3,否则必须通过增减垫片的方法校正所有切割器刀片。如果动刀片与定刀片间的前后间隙都大时,可以检查压刃器,并用小锤打击其前部;前后间隙都小时,用小锤打击压刃器的后部 。
  3.刀片或护刃器损坏,也会造成割刀堵塞。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更换刀片或护刃器。
  4.田间杂草过多,割茬过低,容易造成割刀堵塞,因此要适当提高割茬。
  5.动刀片与定刀片配合位置不对中。这时应调整割刀驱动机构中的连杆(东风系列、1000系列、佳木斯联合收割机)长度或刀杆(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长度(丰收-3 型联合收割机则应调整摆叉轴轴承座的位置),使割刀运动到左右极限位置时,动刀片中心线与定刀片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应大于5mm。若个别超差,可以用钢管套在护刃器上,用横向撬动护刃器的方法进行调整。
  二、拨禾轮打落籽粒太多
  1. 拨禾轮转速太高,这时应降低拨禾轮转速。实践证明,收获小麦时,拨禾轮线速度一般不应超过3m/s。拨禾轮转速与收割机前进速度之比应在1.1~1.7范围之内,不得超过1.7,否则,会造成对作物的多次冲击,增大籽粒损失。
  2.拨禾轮位置过高,造成弹齿轴打击穗头,此时,应降低拨禾轮高度。其正确高度为:应使拨禾轮弹齿插入作物时,对作物无冲击,弹齿轴转至最低位置时,打在被收割作物的2/3或稍上位置。因此,收获倒伏或低矮作物时,拨禾轮要降至较低位置,此时应注意:不要使弹齿刮碰切割器和割台推运器(搅龙),其间至少要保留25mm间隙,还要注意,拨禾轮两侧高低位置应保持一致。这一点可以通过调整拨禾轮左右两侧升降油缸的调节螺栓来调整。
  3.拨禾轮太靠前,弹齿打击作物次数过多,同样造成籽粒损失增多。解决方法是,后移拨禾轮。具体做法是:放松传动带张紧轮,取下三角胶带,然后拆下穿在支臂上的固定螺栓,后移拨禾轮。此时应注意左右两侧拨禾轮轴的位置,前后距离要保持一致。拨禾轮前后位置调整好后,应使三角胶带有适当的张紧度,否则会降低拨禾轮转速。
  三、割台上出现堆积现象
  割台堆积是指割下的作物堆积于拨禾轮与割台推运器之间的台面上,而不能及时喂入。理论上讲,搅龙与伸缩扒指均接触不到的区域叫做“死区”。正常情况下,由于作物的挂带作用,这里不会出现堆积。但当作物稀疏、矮小、割茬过高或拨禾轮过高、太靠前以及拨禾轮转速过低和推运器叶片与割台底板间隙过大,或两侧间隙调整不一致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只要适当提高拨禾轮转速,向下、向后调整拨禾轮,降低割茬或按要求调整割台推运器螺旋叶片与割台底板之间的间隙,适当提高收割速度,该问题一般可以解决 。
  四、作物向前冲倒
  1.收割机前进速度过高,要适当降低收割机前进速度。
  2. 拨禾轮转速过低,要适当提高拨禾轮转速 。
  3.切割向上拥土,或间隙过大。应清理切割器表面,并调整其间隙。
  4.割刀速度过低,要检查割刀驱动机构的转速,及传动皮带的张紧度,使之不能过松。
  五、拨禾轮带草
  1.拨禾轮位置太低或转速过高。解决方法,适当提高拨禾轮位置或降低拨禾轮转速。
  2.拨禾轮弹齿向后倾斜的角度太大,应调整弹齿角度。拨禾轮弹齿角度的调整,应视被收割作物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收获直立作物时,弹齿要与地面垂直,以减少弹齿对作物的打击作用;收获倒伏作物时,可将弹齿调成向后倾斜15°~30°,以加强弹齿对作物搂取能力;收获高大、稠密的作物时,可以将弹齿调成前倾,以加大弹齿与推动器叶片之间的距离,便于割台推运器输送作物。
  六、作物在割台搅龙上喂入不连续
  1.机器前进速度过高,造成作物被漏割,因此要适当降低收割机前进速度。
  2.割台推运器(搅龙)伸缩扒指伸出量不够。此时要调整伸缩扒指在前方的伸出量。具体方法:调整搅龙两侧的扒指调节机构,使扒指与割台底板之间的间隙保持在10~15mm 范围内,低矮作物不小于6mm,使扒指在前方的伸出量最大,满足工作(最大抓取和喂入能力)需要。
  3.拨禾轮离搅龙位置太远。此时要后移拨禾轮,以便作物向后输送。
  七、割台推运器堵塞
  1.可能是推运器叶片与割台底板间隙不合适,因此应调整该间隙,使之符合要求。该间隙的取值范围一般在15~20mm。收获低矮作物时降至10~15mm;收获高大稠密作物时,此间隙应增至20~30mm 为宜。
  2.作物喂入量过大,此时要降低机器前进速度或适当减小割幅。
  3.拨禾轮前后位置不合适。拨禾轮的前后位置对作物向后推送有影响。作物被割刀切断后,由拨禾轮拨倒在割台上,拨禾轮相对割台作圆周运动,当作物与拨禾轮弹齿运动轨迹相切时,茎秆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推送角。实践表明,后移拨禾轮,推送角变大,对割下的作物铺放有利;前移拨禾轮,推送角变小,对割下的作物铺放不利,易产生堵塞现象。由此可见,适当调整拨禾轮的前后位置,对割台推运器的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收获顺向倒伏作物时,应将拨禾轮前移并下降;收获直立作物时,拨禾轮轴应位于割刀的正上方附近;收获逆向倒伏作物时,应将拨禾轮少许后移,以防止拨禾轮将割下的作物压到割台下面。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3-90515-1.html

标签:农机 故障 联合 浅析

上一篇:小拖液压制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下一篇:巧取断螺栓断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