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型农机下田试运秸秆收集实现机械化
2014-11-24   来源:吉林日报   

  日前,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吉林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玉米实地测产,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测确认,单产达到1136.1公斤/亩,再创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新纪录。


资料图

  几年来,省农科院在省政府实施“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玉米产业体系”、“玉米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连续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玉米高产、稳产,成为目前吉林省西部粮食增产的重大技术需求,对建设吉林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具有深远意义。

  玉米可降解地膜应运而生

  继化肥、农药、除草剂之后,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田污染的又一大公害。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省农科院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可降解地膜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致力于探索解决吉林省农用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

  针对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中遇到的污染难题,省农科院专家研制的玉米可控降解地膜,具有传统地膜不可比拟的优势。提出了“三效合一”的降解理念,整合光氧化、金属盐和生物降解功能,构建“三效合一”降解思路。可控降解地膜在铺设两个月以后,地膜通过光合作用自然分解,地膜降解到土壤中以后,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的数量比普通地膜高出几倍。地膜被微生物消耗,微生物数量增加,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同时,微生物活动使土壤中速效养分明显堤高,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

  对于农民关心的成本问题,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慧涛介绍,采用玉米可降解地膜每亩虽然多投入了71元,但是可增产玉米90公斤,农民可增收109元;同时使用可降解地膜价格虽然比普通地膜价格高15%左右,相当于每亩增加费用7.5元,但由于节省了普通地膜田间收拾残膜的费用每亩10元,总体算下来还是节约了成本。

  玉米可降解地膜的应用也给农民们带来了惊喜。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农民金英敏作为科技示范户,从2009年开始,在他家的旱田率先使用了玉米可降解地膜膜下滴灌技术。金英敏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担心,地膜是否能降解,播种、出苗、产量会不会受影响,但从实践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经过几年的田间试验,可降解地膜露土部分占80%以上,当年可全部降解;埋土部分不到20%,每年降解35%以上,3年即可完成自然降解。

  水肥一体化技术让玉米“吃饱喝足”

  吉林省西部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的15%,大部分地区农田灌溉采用垄沟漫灌方式,灌溉用水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已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稳定与进一步提升。

  省农科院针对东北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49个点进行了调查,东北地区玉米一次性施肥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55%以上,极易造成生育后期脱肥,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减产率高达49%,同时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因此,迫切需要示范推广可彻底解除季节性干旱和中后期脱肥对产量影响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吉林省西部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

  省农科院示范推广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膜下滴灌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玉米的根部土壤,供给玉米吸收。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和施肥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节肥1/3以上,用水量却只有传统浇水方式的1/3-1/4,田间杂草少,能大量减少施肥和田间管理的人工数量,而且操作简单,一人能管几百亩。

  在金英敏的200亩示范高产田旁边,记者见到了为玉米田提供水肥的灌溉设备——机井房,与普通机井房不一样的是,这里还配有施肥系统和过滤系统,把肥料通过施肥系统和过滤系统溶解在灌溉水中,再通过膜下滴灌管道输送到田间玉米。金英敏介绍,玉米在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状态下,所需要的肥料成分和浓度都不一样,省农科院专家将根据玉米在不同时段需水、需肥的特点对其进行量身“配方”,再将肥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玉米田中,实现按需浇水、按需施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让玉米‘吃饱喝足’,又能节水节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率。”刘慧涛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3-183517-1.html

标签:农机 实现 收集 秸秆 新型

上一篇:吉林省示范推广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纪实
下一篇:辽宁2500亩农用地用上新式提水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