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四次农机热潮推动襄阳区农机化大发展
2008-11-13   来源:武汉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改革开放30年来,勤劳智慧的襄阳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襄阳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历经曲折,经历了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国有国营农机发展期,国营、集体经营农机发展期和民有民营农机发展期,为以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0年来,襄阳区的农机化领域发生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农民获得了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的获得,解决了发展农机化的基本动力问题,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襄阳区农户购置经营农业机械在全区迅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农机经营户发展到 68880户,其中专业户16358户,农机大户385户。纵观其发展历程,襄阳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经历了四次“农机热潮”。
  
  ----以农民购买小型农业机械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农机热潮”(1978~1990年)。伴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确定,1983年的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明确指出:“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小型拖拉机和小型机动船,从事生产和运输,对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是有利的,应当允许;大中型拖拉机和汽车,在现阶段原则上也不必禁止私人购置。”党和政府新的政策使农民由此获得了自主购买、经营农业机械的权力,突破了建国30多年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经营的单一模式,从而在全区农村掀起了一次千家万户购买农机的热潮,并逐步形成以农民投资、经营为主体,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和联合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新局面。自1954年湖北省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在我区姜沟建立以来,襄阳农业机械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农机作业范围由单一的排灌向耕整、播种、收获、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多方面发展,并逐步向畜牧、林业、水产、农产品、流通等多种领域渗透。到1990年,全区农业机械数量和品种迅速发展,农机总动力25.9万千瓦,比八五年增长19%,年平均递增3.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600台/86509千瓦,比八五年分别增长66.2%和39.2%,年平均分别递增10.7%和6.8%;小型拖拉机7991台/74723千瓦,比八五年分别增长91.2%和102%,年平均递增13.8%和15.1%;形成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发展格局。襄阳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推动了劳动力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农业机械替代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参与到工业化、城市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逐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以农用运输车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农机热潮”(1990-1998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型拖拉机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争相购买农用运输车,掀起了一次购机热潮。农用运输车的出现,改变了农民单一的劳动方式,搞活地方经济,繁荣农村市场,为襄阳区的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步伐。1997年,全区农用运输车的数量达到7245台,到2008年以达到1万多台。
  
  ----以开展小麦跨区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农机热潮”(1994-1999年)。1994年,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7月1日,国家取消了农用平价柴油。至此,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台的农机化优惠政策全部取消。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阶段。1996年,襄阳区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服务模式开始兴起。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大幅度地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经济效益,成了农业生产的亮点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在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带动下,机耕、机播等其它生产环节的跨区作业也在部分乡镇开始起步。这一阶段全区再一次掀起了农机销售淡季不淡、农民持币待购的“农机热潮”。这一次“农机热”的特点是农民从主要购买小型拖拉机或农用运输车跑运输,转换到争相购买联合收割机等田间作业机械搞跨区作业。到1999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58034千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和23.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973台/81995千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和23.5%,小型拖拉机22484台/17842千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和22.5%,联合收割机635台/9500千瓦,分别增长26.8%和28%,全区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58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迅速增加,使我区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世代相传的落后生产工具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正在被机械化生产所代替,2002年,襄阳区迎来了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现场会在我区双沟镇召开,“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播种不用人拉耧”,这一农民多年的梦想,在襄阳大地逐渐变为现实。
  
  ----以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科学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农机热潮”(2000-2008)。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2004年起连续下发五个“一号文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略,做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襄阳区确立了“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 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发展新思路。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使襄阳区的农机化事业呈现出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一阶段是我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化发展的最好时期,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机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8610-1.html

标签:农机 发展 推动 热潮

上一篇:钢铁原材料市场颓势不改
下一篇:乌兰察布市今年马铃薯总产41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