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从“给钱才来”到“不请自到”
2008-11-21   来源:江门日报   

  要促进我市从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扩大现代农业规模,科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在我市科技、农业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良种良法、农业机械化推广等方面,不断突破,为实现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建立农技推广机构331个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市、县、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31个,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近些年我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先后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获江门市科学技术奖16项。
  
  在优质水稻育种方面,继新会区农科所成功培育特优“小农粘”闻名全省以后,农业科技人员再接再厉,台山市农科所又成功培育出拥有知识产权的优质米“齐粒丝苗”,几年来,已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另外,在蔬菜等农作物种植良种引进推广应用上,也取得良好成绩,良种覆盖率达到95%。我市目前已引进品种有100多个,其中种植超万亩或数万亩的品种有黑皮冬瓜、黑美人西瓜、甜玉米等。同时,畜禽全市良种覆盖率也已达到了93%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产生经济效益达10.37亿元。
  
  打造农机大市
  
  我市历年来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来抓。近年来,我市以省人大农机议案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促使我市成为农机大市。2007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53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15%,约占全省8%;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59%,比2002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多,远高于全省35%平均水平,其中,机耕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2%以上。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工作,一直难度较大,但是近几年来,我市通过项目示范、辐射带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到目前为止,我市插秧机保有量达116台,接近全省一半水平,2007年机插面积48640亩,较上年翻了近3番。
  
  我市还积极落实中央与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民购置农机热情高涨。据统计,2003年至今,已补贴购置农机具1278台,其中,联合收割机1014台、插秧机56台、拖拉机193台、其他机具15台,受益农户1256户,已发放到农民手中的购机补贴资金共1919万元。
  
  农技培训农民“不请自到”
  
  目前,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意识不断提高。据市农业部门和市科协介绍,如今,每当组织科技下乡或举办新技术推广活动,都能吸引众多的周边农民前来咨询,而在以前,有时举办培训班,要举办方给每个参加学习的农民发上几块钱,他们才肯来。从“给钱才来”到“不请自到”,反映出农民科技意识明显提高。
  
  据介绍,为普及农业科技,近些年来,农业、科技等部门以及各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或举行大型综合科技大集,或举办专题农业科技培训班,还有的组织科技小分队进村入户,向农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到目前为止,全市开展绿色证书培训达2198期(班),受训人数近17万,其中近8万人获得证书。另外,我市有10个镇通过创建,成为“江门市科普示范镇”,全市有农业科技示范户近3600户。
  
  【典型事例】
  
  大顶苦瓜成功提纯复壮
  
  近些年来,市农科所致力于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开展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该所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两次、三等奖3次,其中,江门大顶苦瓜提纯复壮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据市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刘朝东介绍,产于杜阮镇的大顶苦瓜味道特别、外型也好,在市场上,价格也高于其他苦瓜品种。数年来,这一品种在广东各地都有繁育,但是它的根在江门,是标准本地特色农产品。由于一直以来提纯复壮工作没人做,造成了这一品种产量下降,抗性下降,如果再不加以品种优化,还可能会造成产值下跌,影响大顶苦瓜品质,也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为此,2004年开始,市农科所主动承担了这一江门特色农产品提纯复壮研究。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经过近4年的选育,在农业科研人员努力下,大顶苦瓜提纯复壮已取得成效,新品种外型更加靓丽,体长平均15至18厘米,肩宽平均12至13厘米,而且口感更佳,到明年就可以推广了。大顶苦瓜这一江门百年农产品,也因此有了更好种植前景。
  
  刘朝东还介绍说,现在市农科所已经推广优良蔬菜品种20多个,每年都会有几个。市农科所也成为“省级区域性(江门)农作物良种中心”、“省级蔬菜区域化试验点”以及“省级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在本地区蔬菜良种良法科技推广当中起着重要作用。
  
  【成功做法】
  
  插秧机保有量占全省一半
  
  据市农业部门介绍,我市插秧机保有量达116台,近全省总量一半,所管辖的5个省商品粮基地县均开展了机插,其中新会区和台山市实现了每个镇、村都有机插。全市今年实现机插面积48640亩,机插面积较去年同期接近翻3番,我市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居于领先水平。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有效促进了水稻产量增长,2004至2007年,新会区农业局进行了6造机插与常规抛秧产量对比试验,水稻亩产平均增幅达9%,平均亩产增加34公斤左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科技兴农大有可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直是我市农业发展方向,这其中离不开科技工作。同时,坚持科技兴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都要提高认识,继续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促进我市农业发展。
  
  在采访时,记者也发现,现在农民对科技知识十分渴望。这种良好格局一方面表明,科技兴农在广大农村有良好市场,只要是当前农民急需的、实用的种养新技术,就会得到他们欢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农,广大科技人员确实肩负重担,必须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才能更好满足农民需求。
  
  同时,科技兴农并不单纯是农业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科技、科协、供销合作社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如近些年来,我市科协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涌现出新会区沙堆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蓬江区潮连养鸽协会等先进农村科普基地、农业技术协会和科普带头人,通过科普示范,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也通过办培训班、基地示范等,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农民改善种植结构。今后科技兴农之路,不仅需要部门协力,一起努力,还要形成良好协商机制,这样就能更好集中优势力量,有针对性解决一些农业突出问题,更好帮助一个地区农民通过农业产业调整,促使当地农业健康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8533-1.html

标签:农机 不请自到

上一篇:中国式“燃油税”税率应与接轨的国际油价对接
下一篇:浙江龙游:水稻机收率已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