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迈向现代农业――来自吉林乾安的报道
2010-06-21   来源: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吉林省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腹地。由于土地资源丰富,靠天吃饭的农业习惯根深蒂固。然而土地碱化、沙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动摇了乾安人自给自足的信心,社会进步的一次次冲击则打破了小农意识的桎梏,于是乾安农业开始向传统说“不”。

  乾安县的土地自然产出率并不高。一般年头,每公顷产玉米只在7.5吨左右。这一单产水平可以满足农民的吃饭问题,却满足不了他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目前农民的生活正在向城镇看齐,生活开支日益多元化。

  向传统说“不”也是向天说“不”。十年十旱的乾安县,农民抗旱一度采用大水漫灌,致使土地板结,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节水模式,开始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技术,并发明了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大垄双行覆膜技术可使玉米公顷单产超过10吨,2009年这一技术在全县覆盖了1.4万公顷,今年可达到2万公顷。

  尽管如此,乾安农业仍然不是乐观的农业。有这种认识的首先是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他们认为,乾安农业的问题是现代化的问题,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搬掉土地退化与自然灾害困扰这两座大山。

  2008年年底,乾安县在吉林省农委、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开始建设360公顷玉米膜下滴灌项目。项目内容包括配电、打井、泵房修建、灌溉设备安装等,并于2009年投入使用。一年后,这一技术实现了节水、保肥、增加积温,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到了13.5吨。

  据介绍,大水漫灌浇透1公顷地,需水1000吨,费用达500多元;膜下滴灌只需水100吨,费用仅为30元。今年,乾安县玉米膜下滴灌扩大到1327公顷。

  让字镇东有字村,今年有245公顷耕地开始引进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由于冷春的发生,春耕被迫延迟,村民们有些急不可待。近日,记者在农民王青才家里见到了地膜、滴管及种、肥等,他对此寄予厚望。去年秋,王青才在鳞字乡的一片玉米地见识了膜下滴灌,“去年发生了‘掐脖旱’,有些地块因此绝收,但膜下滴灌的玉米仍然高产,个别地块每公顷产量达15吨。”

  专家认为,通过玉米膜下滴灌,还可以实现种植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生产程序化和标准化。

  发展现代农业,内容还包括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以稻治碱、以草治碱步伐;加快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应用,等等。

  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在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人员正在为测土配方施肥忙碌着。记者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里抽出一张,上面有“咨询人”及地块,有“土壤测试值”和“推荐施肥方案”等。

  据介绍,全县耕地测土每年完成三分之一,3年轮一遍。

  2009年,乾安县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计划发展旱田面积4.03万亩,新打机井129眼,机管灌设备、移动式喷灌设备等。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县将尝试灌溉用水合作社管理模式,制定有关设备管理、运行操作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缓解水资源缺乏带来的压力,靠政府更要靠约束自己。”

  农民改掉旧习惯,除了生产方式,还有生存方式。安字镇东下村的农民要改变的是生存方式,他们正在放下锄头进城打工。

  他们用土地在农机合作社入股,每公顷一年可收红利4500元,打工收入则更高。2009年,全村举家进城有38户,今年达到57户。农民拿“高薪”成为时尚,土地流转则推动了农机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安字镇东下村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入股耕地260公顷,大型农机达到4台。记者采访时,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有正在联系贷款,准备再购进一台大型谷子收割机。

  张志有介绍说,农机合作社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县农机局给打抗旱井6眼,今年水利局还要打10眼。合作社种植的主要品种是黏玉米、谷子等,2009年每公顷纯收入8000元,“要在过去,遇上大旱年头,这些地可能本儿都收不回来!”

  在乾安县,类似的农机合作社今年有望发展到5个。现代农民与现代农业已经起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6018-1.html

标签:农机 报道 吉林 来自

上一篇:从我做起,黑龙江东宁农机掀起节能行动
下一篇:河北衡水:“三夏”生产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