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新疆疏附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契机,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水平、保障重要农时的农机化作业、强化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工作实效。
一是精心组织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推动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政策支持,先后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共计850万元,是去年的0.35倍。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0万元,购置各类拖拉机559台,各类农机具1339架,受益农户1339户,拉动农民投资1948.53万元,为推动该县农机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取得新进展。继续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好时机,在总结过去补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具体需求,重点引进89架温室大棚卷帘机,在站敏、吾库萨克、英吾斯坦乡进行了安装调试,使用;小麦脱粒机95架;推广、引进林果业红枣打梗机械2台、专用植保喷雾机和超低量喷雾164台,完成全县林果业病虫害防治作业面积达420350亩;推广高新节水、膜下滴灌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和特色种植机械技术。在棉花、瓜菜、果树膜下滴灌面积达16320亩,使用秸秆还田机械78台、作业面积42540亩。特别在全县对玉米套播黄豆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取得很好效益。在“春播”、“三夏”期间改装玉米套播黄豆铺膜机(一膜八行)540台,玉米套播黄豆作业面积26.8万亩,每亩增产80公斤,增收200余元。
三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开展“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4期,培训农牧民群众10547人次,发放农机专业书600本,发放技术杂志860本,录像带26部,放电教片13部,粘贴挂图12张。同时利用县农机校现有的教学场所、设施和师资力量等资源广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农机新机手1269人(其中:增驾培训8期924人,新训16期345人),操作手39期9310人,农机管理人员178人,全年培训人员达到21155人次。
四是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通过扎实推进“农机百日安全专项整治”、“农机生产安全月”、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三项行动”等重大活动,结合各个节日期间的农机安全大检查,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年完成拖拉机审检验9875台,新增户拖拉机1173台,新办证1038人,共检查拖拉机16421台/次,处理违章违规案件2382起,农机安全宣传培训52次13.3万人/次,举办拖拉机驾驶员考试3期,考试人员达1038人。共创建“平安农机乡”3个,“平安村”25个、“平安学校”3个、“平安农机户”613户。
五是农机营销、维修、作业“三大市场”不断规范,检查整治力度加大。县农机局农机综合执法大队利用3.15农机产品质量咨询活动,共执法检查1500人次、对13个乡镇农机配件营销、农机维修市场检查68次,利用3.15农机产品质量咨询活动,举办图片展4期、张贴标语30份、发放农机具质量宣传单2800份、咨询人员2500人次、查出拖拉机假皮带12条、各种配件55件、经济价值2980元。
六是充分发挥农机协会作用,增加农机经营收入。该县今年充分发挥现有5个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组织作用,实现跨区作业15.45万亩,(其中:机耕5.24万亩,整地3.53万亩,植保3.8万亩,机收2.88万亩),投入农机具490台(架),农机创收325.65万元,进一步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七是农业机械化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作用明显。一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27万亩,经济损失1238.63万元。为此,为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将受灾损失减到最小出动拖拉机1300台,农机具1800架次,出动农机人员1300人次,耗用农用柴油31.4吨,补种农作物0.22万亩,改种农作物0.22万亩,拉运救灾物资1300吨,投入农机救灾费用35万元。
八是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积极改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6余万元,改善和整合农机监理站的农机监理办证大厅、木什乡的农机棚改善基础工作,有力地改善了农机设施建设和办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