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科神”的奇迹
2013-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瑟 吴存远)   

  三个“共同”造就的通畅体制

  方诗国的路子是:共同组建研究队伍,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看似简单的三个“共同”,破解了体制机制难题。

  “我还在我的办公室,周围也没有新人出现,但大家的相互关系变了。从过去你是你单位的人、我是我单位的人,到现在的一家人,围绕一个目标攻关。这样的体制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是最便捷、最通畅的关系。”“科神”研发中心副主任王士国说。他曾是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一名研究者,目前在4个科研项目里承担研发重任,都涉及不同的领域与单位。

  承担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双向犁项目的郑炫,感受也很深。她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科神公司的副总经理、研发中心副主任。

  双向犁项目是今年6月才申报成功的,“十一”期间,许多农民就从兵团第八师、玛纳斯县等地赶来,要求购买这种我国最先进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向犁。“按以往的惯例,从申报项目到有产品出厂,起码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但现在仅用了3个月,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机制让我一门心思攻关,采购零配件等都由‘科神’负责。”郑炫说。

  而从石河子大学参与到精量播种机研发的付威感慨更多,“我们今年8月提出了小麦精量播种机研究项目的设想,1个多月,‘科神’就拿出了样机”。

  科研目标发生的根本改变

  小麦精量播种机一次实验成功;棉花自动采摘机采净效果很好;双向犁还在厂里装配,农民就来订货。“改变的是研究目标和方向,说白了,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方诗国说。

  “过去总想着申报高精尖的项目,觉得好写论文、能在核心期刊发表、可以评职称等,对能否给农业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用处,考虑不多,”郑炫坦言,“这些应用型产品有许多我们过去没有注意到的难关。以前更多的是寻找资料充满论文,现在的研究内容都是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完全是两种感觉。”

  王士国告诉记者,“研发为生产应用服务,极大地保证了产品的市场。改变了过去做项目,产品鉴定后就放入档案,再没人理睬的状况”。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科神”仅用1年就建成了3个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兵团耕地技术中心和大马力配套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产品今年首次卖到了国外,出口农机具产品价值达100万美元,在国外设立了常年的展示平台,近期又与乌克兰方面签订了生产免耕播种机的协议。“这说明我们的研究目标与方向是市场急需的,产学研一体的效果开始显现。只有研发生产需要的产品,我们的创新才有活力。”方诗国信心满满。

  在石河子市北泉镇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里,一片占地268亩的崭新厂房拔地而起。年底,产学研一体的“科神”将成为新疆最大的农机具研发生产企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2579-1.html

标签:农机 奇迹

上一篇:钢铁行业周报:经济平稳向好,期螺走强提振,钢价将盘整为主
下一篇:蔗农发明“甘蔗种植机”获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