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坚持创新驱动 推进耕整地机械产业转型发展
2016-10-25   来源:中国工业报   

  农机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大中型耕整地机械作为农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抓住当前的惠农机遇,围绕我国农业种植模式、农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品升级步伐,为用户提供耕整地最佳价值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加快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耕整地机械产业创新步伐加快,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可靠性、适应性显著提高,努力实现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型。

  一是惠农政策推动产品不断升级。惠农政策为耕整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支撑,中央财政“三农”资金的投入,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6000亿元,促进了“三农”的健康发展。

  购机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37.5亿元,11年翻了338倍多,能够覆盖所有农牧渔业生产急需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为农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中小型、中低端耕整地机械不断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型、中高端液压翻转犁、圆盘耙、深松机、旋耕机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基本覆盖了我国耕整地作业范围,能够满足国内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

  二是市场驱动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机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耕整地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涌现出河南豪丰、西安亚奥、中国一拖、辽宁现代等国内知名的农机具生产企业,带动了周边耕整地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我国大中拖产品取得阶段性品质突破的形势下,大中型耕整地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基本保持与主机的同步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小型、中低端产品大幅萎缩。2011年我国耕整地机械实现销量近143万台,2013年实现销量近180万台,2015年实现销量近130万台,呈现高位盘整、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是农机农艺得到同步发展。从耕整地机械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耕整地机械制造水平和工艺稳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可靠性逐步提高。

  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农机企业逐步应用,达到了系统集成性和开放性要求。

  耕整地机具制造企业围绕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区域种植农艺等需求,把握惠农机遇,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拓展产品系列。

  尚存制约发展因素

  从我国耕整地产业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出,自我对标产业平台、产品品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整体技术品质、可靠性方面与跨国公司产品仍有差距。因此,在创新能力、技术突破、机组协同等方面需要协同推进、整体提升。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农机具企业习惯于引进、消化和吸收的传统路径,缺乏自主创新的具体举措。

  一是创新手段和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农机具企业普遍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创新绩效考核不符合科研工作规律。产业链高端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和掌控。尤其是缺乏材料加工工艺、性能表征与评价、理化测试技术研究,造成传统产业升级缓慢,新型产业发展困难。

  二是产业整合意识薄弱。注重自我滚动的封闭式发展,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跟进式发展;缺乏依靠外部开放式的实施路径和手段,没有通过战略联盟、兼并重组等手段,推动双向资源和能力的互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目标。

  三是发展定位不清晰。多数耕整地农机具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实物研发资源,没有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数量和效益之间精准定位,企业难以进行创新性系统布局。

  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小型、低端产品仍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大中型、中高端产品市场比率不到40%。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不重视前瞻性投入和研究,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同时,产品功能缺少复合功能,部分农机具企业缺乏整合技术的平台,单一功能产品较多。产品性能不适合经营需求,部分企业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材料,产品在作业中经常出现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及惯性故障,产品设计、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改进不能做到闭环推进、线性提升;缺乏新材料、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控技术等高效利用,产品升级步伐缓慢。

  再其次,机组协同仍需推进。我国耕整地企业多数是农机具单一、区域性制造企业,缺乏与主机同步设计、优化的实践,难以与主机做到同步发展,跟不上主机发展的步伐;耕整地机械制造多数是满足区域性产品,受区域农艺和耕作方式的限制,无法达到全国销售、多区域销售的用户使用需求。

  同时,主机与农机具企业存在各自为主等现象。耕整地机械产品在做大做强方面缺乏与主机研发能力、制造资源和配套设施的资源共享、高效利用;做精做专方面不能满足区域用户耕作个性化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差异化、产品经营性的综合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95873-1.html

标签:农机 产业 转型 发展 机械 整地 创新 驱动 推进 坚持

上一篇:“补贴依赖者”的明天会怎样?
下一篇:国际农机展理事长们关注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