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资监管如何发力?
2016-06-0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并进一步指出,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指明了今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思路。

农资.png
资料图

  近些年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看来,问题不少。土壤、水等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部分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不能适应广大民众对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减弱,农业内外部压力增大,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的供给入手,对症下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主动选择,更是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将极大促进农业的提质增效和竞争力的增强,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简单说,就是使农业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更加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使生产和消费两端,以及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好处。改革就是进行创新,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从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改起,为广大民众提供放心、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农资是很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绿色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系重大。加强农资监管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1、农资行业面临挑战与压力。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功能,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由于农产品供给出现了问题,消费不好的供给过盛,消费需要的又供给不足。因此,农业供给侧必须改革,要实现适销对路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势必对农资行业带来较大的压力,也必将为农资企业迎来创新机遇与挑战。另外,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有效实施,对农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必须提高农资产品的质量,生产新型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资产品。农作物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将大量减少低端农资产品,诸如高效复合肥、高效低毒农药等安全经济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农资产品将大受欢迎,且需求量会大幅增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资企业必须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加速开发高技术产品。还要积极拓展业务,延伸农资服务市场,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运用“产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模式,赢得发展空间。

  1.1平衡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是关键。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压和生产成本“地板”抬高的双重制约,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问题突出,国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倒挂,使得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弱化,生产成本高企,农产品的竞争力低下。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失衡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大量化肥、农药、兽药、添加剂和化学生长调节剂等不合理使用甚至滥(乱)用,带来成本和生态双重压力,并危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综合配置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重新配置受阻。农业增产只能拼资源、拼消耗,耕地经营粗放,撂荒现象不断加剧,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不升反降。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支持政策也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适度规模经营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并在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还要大力加强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供给侧改革夯实基础。一要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习惯性做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依靠物质资本、劳动力等大量投入与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二要紧紧抓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化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形成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可持续的符合广大民众消费需要的农产品供给体系。三要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化肥农药这些特殊和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品结构和效率问题相当突出,过去农产品数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时间里,过多地依赖于大量化学品的投入来增加产量,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猛增。目前我国化肥、农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都是全球第一,而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污染危害了生态环境,不利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不高。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 。农资的减量控害和提高利用率势在必行。在国家和民众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安全的新常态下,农业生产必须寻找新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投入品替补毒负作用较大的化学投入品。如生物农药已成为替代化学农药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选择,尤其是谷物、油料、水果、蔬菜等食物源农作物的生产是生物农药的重要市场。有机肥的广泛使用也是替补化肥的好办法,且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90223-1.html

标签:农机 监管 如何 改革 农业 供给 推进

上一篇:制造业是“互联网+”的主战场
下一篇:面对粮价风向标 农牧交错区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