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日资品牌挤压下,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出路在何方?
2015-10-06   来源:农机网360网原创首发   

  导读:水稻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我国又是主要水稻种植和消费国,相比我国水稻种植产量的增长速度而言,我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差强人意。同时,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的设备,日资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时下正值水稻的收获季节,但是我们沿着水稻的收割路线可以看到,日资品牌久保田成为跨区作业的绝对主力军。而在种、收这两个环节,日本品牌几乎主导了这一领域的装备市场,从市场份额上来看,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对于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来说,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和思考。

水稻收割机.jpg
资料图

  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现状

  从全球角度来看,欧美国家的主粮以小麦为主,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的餐桌上经常以大米加工后的食物为主粮。所以,从种植需求上看,欧美发达国家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研发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在主要的水稻种植国家中,日本和韩国是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大米也是这两个国家的主粮之一,所以,日本和韩国是研发水稻全程机械化装备最发达的两个国家,而日本的企业在全球市场又更胜一筹。

  我国是食用稻谷作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并且一向自称“地大物博”,同时也是“地貌最为复杂”的地区。而水稻种植区域有“大地块”和“小地块”分化的局面,从而导致了水稻收割机主要向大、小两个方向研发。但市场利益的驱动使得这两个方向的研发水平不均衡,且整体水平上不容乐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某日资品牌水稻收割机曾经在2014年度被暂停农机补贴资格,但是即便没有了农机购置补贴,其销量仍然占据中国水稻收割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一现象在我国目前的以补贴政策为主导的农机市场环境里是极为罕见的。现在没有一家国内农机生产企业敢说:“把补贴资金补给其它企业吧,我们的产品即便没有补贴,肯定还会卖得很好!”

  从市场份额可以看出很多国产水稻收割机厂家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即便是一些国有行业研究机构下属的掌握研发资源的企业,其水稻收割机产品销量也就是千余台,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就更是惨淡了。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水稻收割机生产企业在跟日资品牌PK,其中今年在A股上市的星光农机,因为其专注于水田收获机械,被寄予了民族品牌的期待,另外,沃得、中联重科、雷沃几家企业产品销量占据一定份额,只是这样能够和日资品牌水稻收割机正面交锋的国产品牌太少了,并且从产品品质上来说,即便这几家国内优秀企业,与日资企业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啥样水稻收才能“俘虏”中国用户心?

  “不是我不爱国,我也用过国产的水稻收,作业稳定性差、噪声大、经常坏还不算,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用了没多久表层的油漆就掉了。邻居家的水稻收都用了一年多了,不但没掉漆,用抹布一擦,就跟刚买时一样光亮。相比之下,太让我丢面子了。”在参加农机360网举办的“精耕杯”农机行业颁奖盛典活动时,一名农机手无奈地说。

  听完上面这个农机手的话,笔者不禁想起国内一位水稻收割机专家的观点:“好的收割机就应该像高级轿车,启动后停在原地,如果不是非常靠近收割机根本就察觉不出收割机已经发动了;再说收割作业,速度快、收得干净、稻粒破损率低,就像驾驶高级轿车一样,收割水稻是一种享受。”相比之下,有的收割机刚启动时,在老远处就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看到收割机在“打哆嗦”,刚启动就这样,作业状况就更不用看了。更有甚者,在作业一段时间之后,搅龙的喂入挡板部分竟然被稻穗打磨出“窟窿”,农机手还要在自己驾驶的收割机“脸上打补丁”。谁情愿驾驶这样差劲的收割机呢?

  显然,用户更加希望机器性能稳定,机器部件耐用,作业性能好,反倒是国内企业赖以获得市场的价格,并非用户最在意的。“只要你产品好,到地里能多干点活,我多花点钱买也行啊!”安徽的一个合作社用户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其实,说白了,用户的需求无非是产品品质可靠。而就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几大水稻收割机生产企业,产品的作业效率、收获效果等指标,已经不输于日资品牌,甚至是不少指标都已经优于国外品牌,但是产品的稳定性、耐用性上,差距比较大,这与专业用户短时间、持续性、高强度作业的需求,有了差距,而这也正是用户所需要的。所以,“俘获”用户心,就得在产品品质和耐用性上下功夫,在产品制造上绝不偷工减料!

  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出路

  中国人不缺乏智慧,无论历史和现实,我们都不缺乏。但是当今中国社会,感染了重度“浮躁病毒”,很多人和企业把延续千百年的“工匠”精神遗忘殆尽,图快、图省事,不图精致,这就导致了在很多制造领域都希望拿来就用,形成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今年,农机360网举办的“精耕杯”活动把“匠心”精神提出来,呼吁国内农机生产企业首先要把心态放正,要能够“甘于寂寞”,静下心来搞研发,把农机当成“工艺品”来制造,把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用在农机研发制造过程中。

  能够与日资品牌抗衡的星光农机公司热卖的水稻收割机,在推向市场之前,经过无数次的改进,“星光至尊”仅研发就耗用了4年的时间,今年量产推出的“星光至鼎”,也是从2011年就开始研发的。即便是在推向市场、批量生产之后,还在进行不断的改进。产品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才会暴露出来,主动采集这些显现的问题,再次对产品进行改进,不断追求完美,把每一台产品都当成实用的“工艺品”来“雕琢”,才能打造出合格的产品,星光农机董事长章沈强总是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此外,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农机产品在研发过程就要重视知识产权申报、规避等一系列问题。某国产水稻收割机因专利侵权被日资企业起诉也成了“前车之鉴”,所以农机生产企业的研发团队就需要有专门人员对水稻收割机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研究,从而规避一些被列为专利的技术,做好相关专利的申请工作,避免侵权和被侵权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如果在产品大批量生产之后才发现侵犯了别人的专利,将悔之晚矣。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有不少水稻收割机方面的专利和技术,但是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造成了专利技术的浪费,农机生产企业应该很好利用这些资源。建议可以通过合作或购买的方式,把专利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也可以把研究人员一同请到企业来任职。用本国的专利技术和人才服务于本国的生产企业,增加本国企业的制造实力,国家制造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结语:传承千百年的“工匠”精神,不能只依靠一家水稻收割机生产企业的“工艺品”精神来传承,还需要更多的具有“匠心”精神的农机生产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推广宣传,相信中国的稻谷可以由更好的国产水稻收割机来收割!

  版权声明:农机360网原创首发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765-1.html

标签:农机 出路 联合 品牌 国产

上一篇:三量齐增,粮食是多还是少
下一篇:浅谈2亿亩耕地深松对农机行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