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压低粮食生产成本可寄望“高效”农机化
2015-12-0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谁来推广先进高效农机具?

  先进高效农机具优点多,能够有效压低粮食生产成本“地板”,让种粮的利润空间有所保障。此外,科学合理优化的作业方式,能够促进产量增加、提升农产品质量,客观上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如果没有推广、应用,也带不来实际的改善和切实的好处。事实上,推广先进高效农机具困难重重:单价过高、中小型落后农机具存量巨大、能够熟练操作高效先进机具的职业农民不多、具备知识和技术的“现代农业生产CEO”(首席执行官)缺乏等等。

  如何破除障碍,让先进高效农机给我国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先进高效农机具的推广其实并不难,但是需要政府、企业、农业规模经营或服务主体、新闻媒体共同发力。”余家华继续讲道,“工业最看重投入产出比,农业也应当如此,因此先进高效代替落后低效是必然趋势。问题是,如何让这一替代过程加速,减少落后低效农机具作业导致的不必要成本浪费。”

  推广先进高效农机具,政府应当怎么做?余家华表示,政府在推广过程中作用巨大,既可以直接推动,也可以带动和引导。当务之急应当先制定和出台农机作业标准,对作业效率和作业成效设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政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业机械产业政策,通过这两项政策鼓励先进高效农机具的生产和销售,促进落后低效农机具生产企业进行改革或退出市场。现在市场上的农机具品牌繁多,鱼龙混杂,而农民信息相对匮乏,鉴别能力也有限,如果没有标准和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很容易买到落后低效农机。消化、替代现存大量落后低效农机具已属困难,不能再进一步增加了。政府能够最终决定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道路,现在必须从落后低效的农业机械化道路转轨,走高效先进机械化道路,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题中应有之意。

  推广先进高效农机具,企业能够做什么?余家华认为,企业推广自己的产品,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广先进高效农机具,农机具生产企业能做的很多。在研发和生产的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对接、合作,通过宣传介绍、现场演示等方式,推广真正先进高效的农机具。真正做到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的企业,在销售机具时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定制的方式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中注重培养当地的“现代农业生产CEO”,这就相当于在当地播下了种子,示范效应的作用和范围会不断扩大,先进高效农机具就能推广开来。

  “现代农业生产CEO”在推广先进高效农机具中作用有多大?“单就一个人而言,作用很小,但是却能产生‘蝴蝶效应’。他们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规模农业经营或服务主体最关心的,莫过于投资和收益之比——也就是利润率。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低、利润高的,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不断壮大,‘无形的手’会推动先进高效农机具的普及。”余家华说,“打个比方,一个县里,张三的农机合作社用先进高效农机具,给农民作业收费低、速度快、效果好,受到农民欢迎,赚钱就多;李四的农机合作社都是老式的落后低效农机,地整得不好,收费还贵,李四如果不想倒闭,就必须装备先进高效农机具然后参与竞争。”

  过去农业机械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只能先做到农业机械代替人工,以提高效率和产量。现在效率和产量提高了,利润却被压缩了,原因就是成本跟着上去了。而先进高效农机具通过作业效率的提升和作业效果的改善,成为降低粮食生产各方面成本的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专家观点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

  如何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要引起重视,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减少低水平机具重复购置,避免造成新的浪费,要研究好更新换代问题,研究复式作业机具的推广应用。要结合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要本着将农机大户培育成会农机、懂农艺、擅经营、强管理的职业农民路子,不断开展新的探索。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

  当前我国农机工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以下四大特征:一是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发展方式,从产能扩张转为提质增效;三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环境,从粗放式拼资源向多重条件约束趋紧转变。新常态下的农机制造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提高农机装备核心竞争力,实现有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两大核心战略,重点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在发展路径与模式方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业务与服务拓展方面实施“互联网+”工程,实施零部件强基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从而推进农机装备走出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

  中国农业机械化不仅要继续发展做大,更要大力提高质量效益,提高竞争力,着力做强,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注重提高生产能力、保安全转到同时注重提高竞争力、促增收、可持续发展上来。应当由低水平机械化生产方式向高水平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使增长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使农业机械化在提质增效中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发展动力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和效益驱动,既要增加投入,更要着重提高投资效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643-1.html

标签:农机 高效 成本 粮食 生产

上一篇:“互联网+农机”起步 前路漫漫 任重道远
下一篇:警惕政策性农业保险贪腐案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