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
2007-06-20   来源:华夏农机网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一度出现面积、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连续下降,粮食产销格局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提出实施的重大项目,也是中央2004年1号文件确定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突出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加工转化水平,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下简称“优粮工程”),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于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整个工程项目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开展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密切的良种育繁、病虫害防控、标准粮田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2004年-2007年为第一阶段,2008年-2010年为第二阶段。项目资金主要由国家发行国债,同时地方财政予以适当配套。实施范围主要包括13个粮食主产省的441个产粮大县和43个农场。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我省有71个县(场)被纳入国家优粮工程项目县,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2004年-2006年国家批复我省优粮工程项目共151个,其中良种育繁项目40个、病虫害防控项目34个、标准粮田项目6个、农机装备推进项目71个。项目累计计划总投资10.7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12亿元,地方配套1.45亿元、农民自筹5.23亿元。无论是项目个数,还是投资量,在13个粮食主产省中都是最多的。

  成效篇

  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优粮工程项目扎实推进,进展顺利,项目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项目建设的54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和24万亩标准粮田,通过修建机井、田间道路、桥涵、配置灌溉设备、排水沟渠等农田工程措施,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在干旱情况下,项目区耕地普浇一遍,比项目实施前缩短了2-4天,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如滑县标准粮田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新景象,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成的4万亩标准粮田6天就可以浇一遍水,比过去节省2天时间,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铺设的地埋灌溉管道节水节时省地,改变了过去用垄沟浇地费地、费水,又影响耕作的落后面貌,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效果明显。河南农大承担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重点开展玉米优质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与示范,促进良种与良法的有机结合。该项目的建设,使我省玉米技术创新有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玉米试验研究基地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配套,提高了创新中心科研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功能及范围,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研发示范效果显著。该中心建立的15亩玉米超高产攻关田亩产由原来的771.9公斤增加到2006年的842.4公斤,1万亩玉米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741.6公斤,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大面积提高产量探索出了新的技术路线和栽培模式。

  (三)良种繁育和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5个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共建成良种繁育田54万亩,良种繁育能力达19480万公斤,比建设前有很大提高。武陟县2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可生产优质小麦良种800万公斤,可推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日精选加工种子量由原来的4.8万公斤增加到12.8万公斤,年检测小麦种子能力增加一倍,年种子销售量提高60%以上。

  (四)种子检测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8个种子质量检测监督检验分中心,使检测品种数量增多,检测样品能力增强,对净化种子市场、杜绝和打击假冒伪劣种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信阳市种子质检分中心项目运行后,检测涉及品种由过去的五大类农作物品种上升到现在的七大类,检测项目由过去的四项指标增加到现在的纯度、净度、生活力等九项指标,检测样品能力由过去的300份/年增加到现在的2500份/年,为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的种子质量检验和信阳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农业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应急防控能力增强。通过34个病虫害防控项目建设,加强了粮食主要病虫害测报和应急防治工作,实现了病虫害基本不成灾、不扩散的目标要求。2006年全年全省防治各种病虫害6.25亿亩次,仅此一项就挽回粮食生产损失100多亿斤。郾城区区域站项目的建成使用,使测报准确率提高12%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降低了30%以上,2006年挽回粮食损失达4698万公斤。郾城区从事病虫测报工作40多年的王仁清同志说,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测报人员骑车转,步行调查受局限,偏远乡村很少看,发生情况来估算”的落后状况。

  (六)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实施完毕的22个项目区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耕、机播、小麦机收均超过95%,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率接近100%。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区乃至整个项目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较大改善,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深耕深松、精少量播种、免耕播种、玉米(水稻)机收等技术,增强了粮食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项目区粮食产量增幅显著,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了农民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应用先进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七)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优粮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有效提高了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粮食单产、总产比项目实施前均有较大辐度增加。据统计,70个优粮工程县2006年粮食总产量为408.3亿公斤,比2004年增加60.94亿公斤;亩产由原来的539公斤增加到592公斤。濮阳县4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0万公斤,亩生产能力达到了吨粮田,粮食生产能力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农民年增收1000多万元。2006年项目区小麦、玉米、大豆均获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收成。

  (八)实现了项目区农民增收。优粮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促进了农民增收。70个项目县,2004年-2006年仅粮食增产一项就为农民增收60亿元以上。社旗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内生产的良种占全县推广良种的70%以上,再加上高产节约新技术的推广,小麦的品质明显提高。每亩按小麦产量400公斤,每斤小麦比市场价高出0.05元计,农民因种植优质小麦,每亩增加收入40元。仅此一项,全县小麦可增效益2000万元。群众由衷感叹:项目实施使我们最起码得到三个好处,一是路修啦,出行方便;二是生产条件改善,旱涝保收;三是小麦质优价高,效益增加。

  经验篇

  回顾四年来我省优粮工程取得的成绩,我们看到,我省优粮工程能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农业等相关部门狠抓项目管理,并按照规划要求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农业厅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厅长挂帅,由有关业务处站负责人、专家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和技术咨询。省农业厅不定期组织专家和财务人员到项目建设地点检查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各项目所在地也均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或农业局长挂帅的相应机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使工程进展总体比较顺利。

  (二)规范财务管理,是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的关键。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各地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实行专账管理。在资金使用方面,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按照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所有项目资金支出实行法人一支笔签字制度,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从而确保了专款专用,避免了项目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严格实行“四制”,是规范项目实施的重要抓手。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各项目承担单位均以单位一把手作为项目建设总负责人,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实行分工合作;二是实行招投标制,为了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各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照国家工程建设有关规定,对土建工程和重要仪器设备采购进行了招(投)标;三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四是执行项目合同制,在项目开工前,承担单位均分别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了相应合同,对甲方乙方进行了有效的制约,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四)健全档案材料,是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保证项目建设资料的完整和规范,项目承担单位均制定了专人专柜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安排一名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同志对所有文件资料实行专柜管理。为方便文件资料的查找调阅,对项目资料进行分类立卷管理。所有文件资料传阅后及时归档,项目完成后封存保管。

  (五)科学进行管护,是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的有效措施。项目建成后,不少单位建立了项目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制度等,加强了项目建成资产的后续管护,促进了项目发挥长期效益,充分利用项目形成的资产,为当地农业发展服务。

  带动效应篇

  (一)项目实施营造了粮食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规划》启动实施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优粮工程列入了重要议程,作为重点工作来部署。2004年-2007年连续四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把实施优粮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部署,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目前全省上下已达成共识,形成了粮食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项目实施带动了多种资金向粮食主产县投放,形成了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资金基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在项目与资金安排上重点向粮食主产县倾斜。我省将现有的中央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农信贷资金的70%集中投向24个粮食生产大县和粮食增产潜力大县。农田水利、农业基本建设、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土地开发、交通部门的“村村通”,以及农村文化、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均向产粮大县倾斜。从财政资金、银行信贷、建设用地等方面也不断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先后筹措20多亿元,重点扶持了一批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目前,全省已形成90多个规模较大的小麦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2000万吨。

  (三)项目实施带动全省粮食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示范带动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粮食生产三年迈出三大步:2004年总产量达到852亿斤,2005年达到916亿斤,2006年突破千亿斤大关,达到1011亿斤,同比增长10.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增产总量和收购量均居全国第一。我省用占全国1/16的耕地面积生产出占全国1/10的粮食,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近一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粮食增产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优粮工程项目实施在粮食增产和提质中发挥的作用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四)项目实施使全省粮食作物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标准粮田建设和配套集成技术的普及应用,努力使耕地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通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强化对农民培训等措施,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了优良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提质作用。2006年,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全省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8544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面积的61.2%。

  国家优粮工程规划第一阶段实施将尽结束,第二阶段即将开始。我们相信,第二阶段项目的实施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8306-1.html

标签:农机 基本 结束 机收 三夏 农业部

上一篇:砀山县:“代耕组织”悄然兴起
下一篇:静海:麦收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