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装备水平
2007-07-09   来源:华夏农机网   

    近年来,我县在致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基础硬件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构建以县乡公路为支撑、以两条省道为骨架、以沿江高速为依托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2005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个"村村通"水泥路项目建设试点县之一。为顺利完成172条路段456公里建设任务,我县加强组织领导,多渠筹措资金,精心组织施工,完善建管机制,截至11月20日,在全省率先完成项目试点建设任务。与此同时,我县还结合实际,实施了计划外8条路段8.92公里断头路及重要道路的接线工程,完成项目试点建设任务的102%,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该项目建设里程之长、投资之大、标准之高、质量之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2006年上半年,由省交通厅和省政府分别主持召开的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该项目的完工,不仅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夯实了对外接轨、对内提升的交通基础,而且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经济加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把握好项目政策机遇

    农村公路是整个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公路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联动发展的有效举措。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公路等级不高、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吸引和启动民间投资较为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县以"村村通"项目建设试点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村通"项目建设领导组;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和项目实施标准、办法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村村通"项目施工一线,督促进度,检查质量,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服务和服从于"村村通"项目建设大局,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完善服务,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全面发动,精心安排,谋划好项目建设内容

    一是广泛动员,全面发动。"村村通"项目建设任务确定后,我县立即召开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部署方案,分解任务。县政府主要领导到会作动员、提要求,分管领导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分别召开动员会,广泛地进行发动,统一乡镇、村干部思想。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省计划下达前,我们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法,在每个乡镇选择几条路基条件较好的路段,先行启动了84.45公里的路面工程建设。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村村通"项目内容和建设意义,使全县上下了解这一民心工程,支持这一德政工程。三是统一标准,适度超前。本着"兼顾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我县统一设计标准,要求"村村通"项目建设宽度不小于3.5米,厚度不低于20厘米,C30水泥路面,对路面宽度小于4米的建设路段,配套建设0.5米以上的路肩和间隔200-300米的会车道。在此基础上,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引导和动员有条件的乡村,适当加宽路面、延伸路长,提高公路等级标准。目前,全县建成的172条路段,有56条路段宽度在4米以上,路基拓宽达5-8米,路面厚度20-22厘米。

    三、多管齐下,加强保障,筹集好项目建设资金

    我县"村村通"建设总里程为464.92公里,按每公里25万元计算,需投入资金1.16亿元,除省补每公里10万元计4560万元外,需地方自筹7040万元。为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我县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一方面,坚持三方拼盘解决。即县财政每公里补助4万元,市交通局每公里补助1万元,县交通局从小机养路费中安排资金每公里补助1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各乡镇自行解决。另一方面,发动社会捐资捐助。通过发动企业、外出务工人员捐助,推行民工建勤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村村通"项目建设。由于资金筹措及时、经费保障到位、工程超前启动,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与此同时,我们十分注重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增加农民经济负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路让耕地,改造老路"的原则,做到工程建设尽量不另行征地改线,对局部须重新征地的,由乡镇、行政村采取民工建勤的方式,完善路基土方工程,并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所有资金全部由乡镇财政解决。

    四、严格程序,规范管理,营造好项目施工环境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县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狠抓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达"双优"(质量优良,人员优秀)。一是严格招标程序。成立了由县纪检、监察、交通、乡镇、监理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招标领导组,所有公路建设工程均公开招投标,做到"阳光操作"。凡参与竞标的企业,要求必须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建筑或市政资质。二是强化资金管理。设立"村村通"工程专户,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工程资金分期拨付,三年到位。每条路段开工准备就绪后,凭中标通知书及施工、廉政、监理和安全合同,由县建设领导组按每公里2万元拨付给乡镇作为启动资金;路面完工、路肩培土及会车道建设到位,兑现至工程补助款的50%;工程竣工、软件资料齐全,经初步验收合格后,兑现至补助款的70%;审计决算后兑现至补助款的90%;余下10%待质量责任1年期满且未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则一次性付清。目前,2005年通村项目补助资金已100%补助到位,2006年项目补助资金已到位90%。另如遇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必要时县建设领导组可直接从补助款中给付,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规范资料管理。建立了一路一档资料制度,在招投标、质量监理、检查验收等环节均建立完整的资料,并存档备案。四是营造施工环境。督促施工企业设置公示牌,公布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负责人及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还主动帮助施工企业确定施工料场,协调解决住宿、用电、用水等问题。县交通部门还无偿提供压路机械,为乡镇业主提供方便,保证路基压实度和质量。四是加强质量监管。在项目建设上,我县建立健全了社会、交通、乡镇及群众四级质量监督体系。县监理公司按施工程序对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跟班检查。县交通部门质量监督组不定期对施工路段进行取样检测。乡镇专职监督员对路面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监督。此外,我们还推行"112"质量监督机制,做到每条道路每天有一名乡镇专职监督员、一名村干部和两名有威信的群众,挂牌上路,检查监督。五是强化业务培训。针对四级质量监督人员多数是乡镇工作人员和聘请的农民群众,管理经验相对不足,业务技术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通过举办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等业务培训,增强其业务技能,提高监管水平。六是制定奖惩措施。县委、县政府将"村村通"项目建设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对工程质量合格、按计划完工的项目法人,每公里奖励工程管理人员100元;对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低劣的项目法人,按工程造价的两倍进行处罚,罚金直接从工程补助款中扣除。凡没有达到设计标准的路面,一经发现,责令施工单位重新施工,全部损失由其自行承担,同时给予该企业两年内不得进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处罚,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五、完善机制,严格奖惩,落实好项目管护措施

    为加强对"村村通"水泥路的养护管理,我县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着力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村村通"工程的效益。一是落实责任,健全养护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安徽省路政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繁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职责和检查考核措施。各乡镇也制定了相应的养护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推行养护责任承包制,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工效挂钩,确保农村公路建成后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养。二是统筹安排,落实养护管理资金。通过县、乡(镇)财政安排,村委会"一事一议"筹集等方式,确保资金落到实处。此外,还积极争取上级交通部门补助和返还交通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大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投入。对养护资金管理采取设立专户、审计监督、跟踪问效,确保了专款专用。三是协调配合,加强路政管理。县交通部门作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有关规范,投入30余万元制作设置了"村村通"等农村公路的警告、地名等指示标志,依法经常性地开展路检、路查。各乡镇政府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协助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同时,县交通、公安、农机等部门先后多次联动配合,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确保了全县农村公路的完好率,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保证了我县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六、合理规划,路通车通,发挥好公路社会效益

    一是长远规划农村公路发展。"十五"期间,我县共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造了县乡道路92条310公里。目前,全县县乡公路总里程达859公里(其中县道179公里、乡道375公里、村道305公里),基本实现了乡(镇)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公路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县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了《繁昌县"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今后五年,我县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26.97公里,其中近期改建"村村通"水泥路197公里,县道32公里。争取到201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185.97公里,其中县道211公里、乡道440公里、村道535.97公里。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事业。为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06年,我县新增了5条农村客运班线,设立了1 个客运分站、25个港湾式候车亭和264个停靠式站点,初步达到了"路通车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步伐,结合"村村通"工程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编制了《繁昌县农村客运发展"十一五"规划》。今后五年,全县将新建客运站点75个(其中二级站1个,四级站7个,五级站4个,招呼站3个,候车亭60个),到2010年,全县客运班车通村率达100%。

    我县"村村通"项目的提前完工,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得益于上级交通公路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得益于全县上下的配合与协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在"村村通"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后,我县及时召开了"村村通"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了工程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表彰奖励了在"村村通"建、管、养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动员部署了下一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作为全省"村村通"项目建设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虽然我县先行了一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村村通"项目的建成,只是我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站点,在下一步农村公路建设中,我县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构建便捷畅通、安全舒适、整洁优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农村交通网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8040-1.html

标签:农机 水平 装备 提高 发展

上一篇:江西新干:积极备战“双抢”
下一篇:荆楚:灾后迅速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