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六十八团职工争购插秧机
2007-09-01   来源:华夏农机网   

  目前正值全国单季水稻收割季节,双季晚稻的收割也将开始,全省大约有2万台收割机、10万名农民正奔赴四川、重庆、贵州、湖北、黑龙江、吉林等省,开展秋季跨区作业。由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牵线搭桥”,全省今年跨区收割净收入将达30亿元,全省农民户均增收超过200元。数字的背后,是怎样的辛苦与努力?江苏10万农民机手异乡作业,他们生活得好不好?

  住酒店住野外 都是机手生活

  重庆秀山县清溪镇是杜来富今年秋季作业的第二个“战场”。8月24日,他带领灌云老家300名兄弟姐妹、66台机器上路,车队浩浩荡荡连开3天,到达秀山。要不是他怕机器多了挣不到钱、对不起手下农户,他车队里的收割机应该超过300台。

  9月2日早晨5点,他从秀山县大酒店赶往清溪,腰里别着两部手机,不停打电话,跟手下机手保持联络,分配任务并给机手指路。秀山大酒店是当地条件较好的酒店,但“也就是招待所的水准”。住在酒店,他觉得便于跟热情的秀山县农机局领导沟通,“也不丢脸”。他说自己也是机手,在野地里过夜也是常事。

  从秀山县城到清溪镇的路很不好走,下了3天的雨也是刚停。杜来富说,所有的机手都怕下雨,因为一台机器四五名工人,下雨也要付工资而又没收入,一反一复,损失大。

  颠簸了一个小时,收割机终于来到要收割的稻田。镇里接机的老王早就等在田头,在抽着烟。接机人是江苏机手在当地最重要的依靠,通常付5到10元一亩田给接机人。两个人打了个招呼,老王走了,来富他们便开始在高高低低的梯田里收割水稻。

  中午开饭的时候,大家都围了过来。机手杨爱兵说,他们一个组5个人,总喜欢配一位兄弟的老婆来做饭、洗衣,“能吃到家乡菜”。谈到苦乐,杜来富对记者说:“比如7月在广西,农民家生活苦得很,我们机手就不觉得吃住辛苦了,毕竟是来挣钱的――估计今年一台收割机净收入能有9.5万元。”

  机手与农户亲如一家

  4天前,江阴市曹军衡的车队来到了湖北松滋市杨林市镇。连日的绵绵阴雨,给收割工作带来了阻碍。“这几天,雨不断,一下雨路就滑,收割机很难前行,进不是、退不是,糟糕得很。在下雨天收割,你想不到的困难全会有。雨天作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驾驶室温度没有那么高了,比起在广东时的40多度,现在舒服多了。”

  曹军衡车队的机手们,一起在农户家吃中饭的时候,通常是要喝点小酒的。“中午一般在农户家吃,我们不计较菜好不好,有时候炒个芹菜肉丝、西红柿炒蛋改善改善伙食,就着几瓶啤酒,吃什么都香。我们车队5个人,曹龙财、阳波、蒋启洪,还有开卡车的徐师傅,相处得很不错。”

  晚上8点收工。他们自己做饭,吃完之后,5个人分头在借宿的农户家看电视。曹军衡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机手必须和农户打成一片”,“当地农户对我们很好,晚上拉拉家常,他们会主动提及哪里哪里又要收割了,让我们去问问,结果就会成就好几桩生意。我们心里啊,说不出的感激。”

  机手们告诉记者,关中平原已经成为他们最不愿意去的市场了,因为收割机太饱和,作业价格降到了55元一亩。曹军衡说,省市两级农机局三个做法最受机手欢迎,一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作业市场信息,二是把机手组织起来外出,三是帮助联系外省市的农机局,开拓市场。他希望,政府部门在协调供货商提供农机配件、组织成立跨区作业协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机手在梯田里扛铁条跳板

  8月30日上午,四川广安白市镇的农田里,江都农机手李雪峰的收割机正在作业,麦茬随风乱飞,机器轰鸣着;田间地头,到处是各家盛粮的车子。

  李雪峰对记者说,这次短短20天的割麦工作给他带来了近4万元收益,这是他没想到的。他笑称:“我们这次真要多谢江都市农机局的牵线搭桥。”

  “白市镇总共12万亩地,总算让我们这9台机器物尽其用了。头疼的是地形,丘陵地区田块之间的落差一般在一米以上,不利于收割。我们只好搬出400多斤重的铁条跳板,攀高爬低,我们4个男人扛收割机的跳板,最远要扛一公里,有时候做饭的女人也只好参加扛铁条。”

  虽说工作辛苦,可当地农机局的诚意却让李雪峰感动,从江都到白市镇去,来接他们的,是四川广安市农机局的局长。这样的热情,让他们铆足了劲大干了一场。

  李雪峰反映,农用柴油价格连续上涨,一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今年的收割用油要增加4000元成本,加上运输用的燃油消耗,机手们感到难以承受。他希望政府部门能采取“定额直补,差价购油”的农机燃油补贴方式。

  本报实习生袁 媛 本报记者 周静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7518-1.html

标签:农机 争购 职工 十八

上一篇:江西水稻少免耕抛秧技术推广居全国前列
下一篇:新疆哈密:强化服务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