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专业救援队须确保应急力量
2007-09-30   来源:华夏农机网   

    “柿子遭病了咋办?”“找老崔!”“黄瓜咋长得这么小?”“找老崔!”……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像这样的问答已经成为很多发展无公害蔬菜农户在生产时节的通用语。

    “老崔”其实并不老,只有三十六七岁。可这位普通农民现在却是全市闻名的高级农业技师。这不,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他和150多名农民都拿到了由丹东市人事局颁发的相应的职称资格证书。

    针对农村“缺人才、少技术、盼致富、要服务”的实际,丹东十分重视农村乡土人才的挖掘,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平台。尤其是在今年,丹东正式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评出农学、果树、蚕学、蔬菜、食用菌等专业农村实用人才158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情。英雄不问出身

    东港市龙王庙镇农民于世成是远近皆知的能人。凭借着一株草莓年繁殖率高达几百倍的绝活,在今年的8月份,经过果树专家的现场考核,他成为丹东市33位高级农业技师中的一员。

    于世成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据丹东市农委马洪伟介绍,凡是在农村或乡镇生产一线直接为农村建设服务多年并从事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水产等专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均可申报农民技术职称。也就是说,“英雄不问出身”,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评职称的农民当面验“货”,当场查“绝招”,当面提问,即时予以判别评定,严格杜绝幕后交易,甚至有时还请参评的农民将瓜、菜、鱼等都摆出来,现场展示自己的成果。

    邢书利是丹东市一家食用菌企业的负责人,在前不久的考核中,对于专家面对面的“百般责难”,从原料到接种,他将香菇的生产工艺流程答复得如行云流水,令人信服。再加上企业带动了成千上万户农民的实实在在的成果,邢书利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高级农业技师。激活一池春水

    王明林是振安区农校的校长,也是丹东农民职称评委会的委员。在今年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中,他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冰火两重天―――有的农民热情似火,有的农民置若罔闻。

    面对很多农民认为区区一张职称证书压根儿就没有任何作用的看法,王明林并不这么认为。汤山城镇和金矿街道办事处的两位农民曾错过了报名的机会,千方百计地来找他给补上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王明林介绍说,其实,对农民而言,评职称并不是雾里看花。这是因为,以前职称评定只在机关、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从来没有在农民中开展过,即使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再高,也与专业技术职称无缘。现在,丹东给“田秀才”、“土专家”、“种植能手”、“经营能人”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既体现了政府对他们专业技术和能力的认可,又体现了政府对农民人才的重视和关心。更为主要的是,从事生产资料经营、技术聘任等产业的农民,一旦获得了相应的职称,将会给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莫大的好处。以进行技术服务的农民为例,评上了高级农业技师的劳务费就比普通的高出很多。带动一方百姓

    今年,振安区五龙背镇孙家村新建了30多栋大棚,大棚里不是瓜果蔬菜,也不是花草苗木,而是双孢菇。就因这些雪白雪白的蘑菇,孙家村现在成为丹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李保国是孙家村双孢菇生产的“大拿”,他家里有7栋温室大棚,年产值高达十多万元。当然,仅靠这些,李保国还不能真正成为众人交口称赞的对象。事实上,在他的带动下,村里30多户农民同样从事双孢菇生产,人均增加收入2万多元。

    去年只建了一个大棚的村民温雷今年将产业规模扩大了。当被问及“要这么多,你们小两口管得过来吗”,温雷说:“村里开建机械化发料厂,劳动强度大的环节没有了,俺最累的活儿大概就是采菇、点票子了!”

    如今,孙家村的双孢菇基地干得是红红火火。村里正将建好的大棚或租或出售,让农民自己经营搞增收,而村里照旧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双孢菇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7374-1.html

标签:农机 力量 应急 确保 专业

上一篇:青河县首次引进蔬菜大棚管理机
下一篇:宁波市领导分赴各地检查节前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