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路、车、人”严管紧盯 “打、防、控”三位一体
2007-10-20   来源:华夏农机网   

      三季度一过,全年形势明朗,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紧扣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增地造粮”、“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及“猪、禽、牛三大产业”等系列工程,农业各项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跛380亿斤大关,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275万吨,比上年增2.7%;经济作物播面达2216万亩,同比增58万亩;水产品产量200万吨,同比增19.2万吨。这些成绩取得,实属不易。今年我省遭遇了江西50年罕见的旱灾;遭遇了水稻病虫害偏重发年;遭遇了猪蓝耳病防控严峻时期,但各级农业部门在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斗旱魔、抗病虫、防蓝耳病,终于迎来秋天,这个丰收喜悦的季节。

  一、前三季度我省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1、粮食总产有望突破380亿斤,实现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今年,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通过“灾区损失湖区补、面积损失单产补、水稻损失早粮补”等有效措施,力争大旱之年有个好收成。据初步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24.9万亩,比去年增加11.4万亩,增幅0.2%;总产预计1903.96万吨(380.79亿斤),增产7.45万吨(1.49亿斤),增幅0.39%。一是早稻实现三增。据我厅面积核实统计,今年我省早稻实际种植面积2120.04万亩,比去年增加2.66万亩,增幅0.13%;单产363.63公斤,比去年增加7.76公斤/亩,增幅2.18%;总产770.90万吨,增产17.4万吨,增幅2.31%,实现了连续四年丰收。二是中稻因灾减产。由于长时间干旱,全省中稻生长大受影响,灌浆不够、结实不足,部分因灾绝收,平均单产下降幅度较大。据我厅面积核实统计,今年中稻种植面积605.4万亩,比去年减少0.2万亩,减幅0.03%;单产预计381.6公斤/亩,较去年降低31.9公斤/亩,减幅7.7%;总产预计231万吨,减少19.40万吨,减幅7.75%。三是晚稻力保不减。今年我省晚稻因栽插时遇干旱灾害,全省有近70万亩晚稻无法栽插,但由于及时利用长江水倒灌鄱阳湖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湖区、库区补扩种69万亩,基本完成了年初计划。晚稻长势较好,一、二类苗达90%以上,灌浆结实,目前已开镰收割。据初步统计,我省晚稻种植面积2225.5万亩,同比减少1.3万亩,减幅0.06%;单产预计364.94公斤/亩,增加2.21公斤/亩,增幅0.61%;总产预计812万吨,增产4.44万吨,增幅0.55%。四是旱粮预计三增。今年旱粮种植面积474万亩,同比增加9.81万亩,增幅2.11%;单产预计189.98公斤/亩,增加6.78公斤/亩,增幅3.70%;总产预计90.05万吨,增产5.01万吨,增幅5.89%。

  2、经济作物价高利好、增效空间逐步放大。目前经济作物呈现出“供应充裕、需求旺盛、价高利好、收入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1-9月,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15万亩,同比增10万亩,增幅0.6%;产量940.5吨,同比增36.4万吨,增幅3.7%。预计全年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216万亩,同比增加58万亩,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将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8%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1-9月,蔬菜播种面积为70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10万亩,增幅1.4%;产量771万吨,同比增25万吨。一荐多熟西瓜发展势头迅猛,全省种植面积2.5万亩,同比增1.1万亩。预计全年蔬菜面积1001万亩,同比增1万亩;产量1350万吨,同比增20万吨。预计全年棉花播种面积为135万亩,同比增3万亩;总产量10.8万吨。1-9月,全省食用菌产量约38万吨,同比增4万吨,增幅11.8%。预计全年食用菌产量50万吨,同比增5万吨。1-9月,水果总产28万吨,同比增5万吨。预计全年果园面积650万亩(脐橙152万亩,梨树80万亩,南丰蜜桔55万亩),新增果园面积40万亩;总产200万吨(脐橙68万吨,早熟梨16万吨,南丰蜜桔35万吨),同比增40万吨。全省春茶总产量1.40万吨,同比增0.1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675吨,同比增200吨;全省夏茶产量约2000吨,预计全年茶叶面积80万亩,同比增5万亩;产量2.5万吨,同比增0.5万吨。预计全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40万亩,同比增5万亩,增幅14.3%。1-9月,共发放蚕种16.5万张,同比增0.8万张,张种产量35公斤,同比增2公斤;总产0.58万吨,同比增0.6万吨。预计全年蚕桑面积30万亩,同比增5万亩;蚕茧产量1万吨,同比增0.2万吨。1-9月,苎麻产量1.5万吨,同比增0.1万吨。预计全年苎麻面积18万亩,产量2万吨。1-9月,中药材产量7.5万吨,同比增0.5万吨,预计全年中药材面积70万亩,同比增2万亩;产量21万吨,同比增1万吨。预计全年甘蔗种植面积44万亩,同比增减1万亩,产量170万吨,同比减10万吨。

  3、畜牧产业全面复兴,呈现量增、价升、效益好的喜人局面。今年以来,全省畜牧业克服去年市场波动和动物疫病等不利因素影响,认真组织实施猪、禽、牛“三大产业”计划,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实现全面复苏和振兴。1-9月,全省肉类总产量195.73万吨,同比增2.63%;禽蛋产量41.22万吨,同比增6.7%;牛奶产量10.69万吨,同比增8.2%。预计全年肉类总产275万吨,比上年增2.7%;禽蛋产量60万吨,比上年增6.7%;鲜奶产量18.2万吨,比上年增8.4%;生猪出栏2605万头,同比增1.8%,存栏1564万头,增3.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1.5万头,增8%;家禽出栏43684万羽,增9.2%,家禽存栏22700万羽,增5.1%;牛出栏152万头,增5.2%,存栏413万头,下降2%;羊出栏137万头,增6.4%,存栏123万头,增0.6%。畜牧业生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发展后劲增强。9月,生猪存栏1444.12万头,同比增加2.6%、比上月增长0.9%;生猪出栏1893.7万头,同比增加0.98%。生猪散养比率继续下降。1-9月,全省散养户生猪出栏同比下降20%,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4%。规模养殖户迅速扩张。规模养猪场户生猪出栏同比增长21%,存栏同比增长15%。母猪生产快速恢复。能繁母猪存栏136.22万头,同比增长6.37%、比上月增长1.23%,后劲增强,增速加快。二是家禽生产形势喜人,存出栏量实现快速增长。1-9月,全省家禽出栏29166万羽,同比增9.45%,存栏21424.8万羽,同比增3.18%。家禽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良种补贴实施、活禽屠宰和禽蛋加工的兴起、市场行情看好和疫情平稳等综合因素作用。三是草食家畜存栏稳定,出栏较快增长。农村家庭养牛业受以机代牛的影响,牛存栏量开始出现下降,9月全省牛存栏407万头,同比下降1.8%。但肉牛出栏量和牛个体产肉量却显著提高。1-9月,全省牛出栏98.3万头,同比增长5.26%,个体产肉量95.8公斤,提高了15%。养羊业发展速度趋缓,羊存栏141.6万头,同比增长0.6%,羊出栏111万头,同比增长6.61%。四是饲料产量实现增长,行业发展呈现新特点。1-9月,全省饲料总产量261.2万吨,同比增6.45%,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随着农民养猪积极性提高,猪配合饲料产量逐步攀升,第三季度猪配合饲料产量比第二季度增长15.8%。第二、生产区域化程度越来越高,南昌、赣州两地饲料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80%以上。第三、大型饲料企业通过新建、技改、并购等方式不断进行扩张,而规模小、设备差、管理落后的企业因缺乏竞争力,正逐步被淘汰。

  4、渔业生产逆势而上,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今年以来,我省遭受了上半年的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和下半年的大面积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渔业损失属中等偏重年份,全省渔业受灾面积达135万亩,水产品产量减少8.78万吨,渔业经济损失达7.6亿元。同时由于干旱时间长,水源不足,水产养殖病害偏重发生,到8月底,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有6亿多元。但是,全省渔业系统临灾不乱,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一是着力实施“一条鱼一个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渔业,积极拓展水产品境内外销售渠道;三是加快水生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特别是推进草鱼免疫和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示范工作;四是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三网”养鱼,尤其是网箱养鱼,提高水面产出率;五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名优特新品种养殖形成规模。措施实施后,因旱灾带来的不良因素逐步被克服,渔业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1-9月,全省水产品养殖面积预计为582万亩,同比扩大25万亩。产量预计可达126.83万吨,同比增加8.3万吨,增长7%。特种水产品产量预计30.83万吨,同比增加3.83万吨,增长14.2%。预计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600万亩,同比扩大30万亩,增幅5.3%;总量将完成200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增长10.6%,其中特种产量完成53万吨,同比增加7.2万吨,增长15.7%。

  5、农机总动力实现较快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据初步预测,1-9月,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达24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断调优。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有较大幅度增长。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新增440台,增长110%;大中型拖拉机新增551台,同比增长139.5%;插秧机新增487台,增长145.4%;联合收割机新增4000台,增长24%。二是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全省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5%、50%,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10个百分点,水稻三季机插面积达到100万亩,较上年增7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8%,机耕、机收基本得到普及。三是农机跨区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省农机跨区作业,主打“赣机北上、赣机西征、引机入赣”三大品牌。5月份,全省组织了500余台联合收割机“赣机北上”,机收小麦43.76万亩,作业总收入达到1662.88万元,台均纯收入2万余元。8月份,全省组织了200余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赣机西征”,机收水稻11.2万亩,作业总收入840万元,平均单机收入4.2万元,单机纯收入2.6万元,最高单机纯收入4.5万元。

  6、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出口创汇亮点涌现。据统计1-8月,我省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93个,合同金额77.29亿元,实际进资43.94亿元。如在今年五月江西省政府香港经贸活动周上,由香港康福珠宝有限公司与都昌县鄱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的超大型有核珍珠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实际引进外资1750万美元,预计明年可产出直径超20毫米的超大型有核珍珠,推动江西珍珠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出口创汇稳步增长。据统计1-7月,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1.71亿美元,同比增20%。受全球棉纺织品需求量加大和我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影响,我省棉制品出口激增,达3619.4万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比重21.1%,成为今年我省第一大宗出口农产品。另一大出口亮点是泥鳅出口韩国呈现爆发式增长。由上饶田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营的泥鳅出口韩国,到目前为止已达1600吨,出口额达600万美元,预计今年出口可达2300吨,出口额突破1千万美元,成为江西第二个鲜活水产品出口额突破千万美元的品种。此外我省蔬菜特别受香港市民的青睐,据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省供港蔬菜258批次,总数量达到2743吨。其它品种,生猪出口1211万美元,同比增8%;食用油出口454.4万美元,同比增130.4%。传统出口产品如茶叶、皮革制品、蔬菜制品出口额同比略有下降。

  7、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工程进展顺利,产业化集聚、规模效应突显。1-9月份,130家列入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工程的龙头企业共完成产值35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进度的73.3%,利税25.6亿元,带动农户总数314万户,同比增11.4%。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862元。第四季度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旺季,预计10家超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比预期目标增2亿元;120家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比预期目标增10亿元。“小变大、弱变强”,赣鄱大地农业企业每天都在发生故事。吉安牛牛乳业、梅氏蛋品、丰城圣迪乐禽蛋等3条加工线建成投产,江西国鸿和新余润合百万头生猪屠宰线,南城洪门2千万羽、崇仁食话食说3千万羽、煌上煌3千万羽等3条家禽屠宰加工线正在加紧建设。瑞金市红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400万元新增了两条烤鳗生产线和一条冻鳗生产线,年内可竣工投产,两年内可望成为具有年出口额1.5亿美元、销售额10亿元生产能力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江西海浩鄱阳湖水产有限公司发起,省内六家小龙虾、鱼加工厂和一家养殖企业以股份制方式联系组建江西鄱阳湖水产集团公司,正进行集团的资产评估和章程起草,预计年内可完成组建工作并挂牌营业。新集团公司将成为年出口额超亿美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此外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截止8月底,全省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

  8、农产品价格普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稳定。1-9月,我省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仍呈现上冲、上扬势头。一是稻谷出现“买方市场”,价格呈高开高走态势,大米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据我厅对18个粮食主产区稻谷收购价格监测显示:早籼稻开磅之后,价格一直上扬,国营渠道早稻收购均价79元/百斤,较去年同期均价高8元/百斤,增幅11.3%;个商渠道收购均价为82元/百斤,较去年同期均价高7元/百斤,增幅9.3%。特优品种如禾盛10号、隆平系列、淦鑫203等收购价已相继突破90元/百斤。从收购形势看,我省早稻收购市场呈现明显“有价无量”局面。从省粮食局了解到,截止9月25日,我省已收购早稻40.99亿斤,比去年下降6.91亿斤,减幅14.4%。其中国有粮企收购28.66亿斤,同比下降7.64亿斤,减幅21%,个体商贩收购12.32亿斤,同比增0.72亿斤,增幅6.2%。中晚稻目前已逐渐上市,价格受早籼稻收购价格飙升的影响,价格走势将十分强劲,预计常规中稻价格在85元左右,预计常规二晚价格在90元左右。受稻谷价格一路走高影响,大米价格也持续上涨,目前早籼米133.9元/百斤,同比上涨17%;中晚籼米149.3元/百斤,同比上涨17.8%。二是经作类农产品价格一直看涨。由于前期我省洪涝和旱情交织、水火两重天,蔬菜价格一路高歌猛涨,白菜、西红柿、黄瓜、菜椒、土豆价格同比涨幅高达30-40%以上。受全国油菜籽面积、产量连续三年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影响,我省油料及食用油价格十分坚挺。油菜籽价格162.2元/百斤,同比上涨28.4%;菜籽油11.1元/公斤,同比上涨40.5%;花生果266.4元/百斤,同比上涨12.8%。受美国棉花面积大幅调减影响,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将大幅下降,预计我国棉花将迎来新一波的价格上涨行情,皮棉目前14000元/吨,籽棉5.47元/公斤。三是生猪及猪肉价格进入高位盘整回落期。今年生猪和猪肉价格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生猪收购价从5月份始,连突跛600元/百斤、700元/百斤整数关口,最高逼近800元/百斤,目前达750元/百斤,同比仍增90%;仔猪从4月份均价15元/公斤一路拉升8月26.5元/公斤的高价,月涨幅在10%以上,较去年同期上涨180%;猪肉也从4月15.4元/公斤,涨至8月24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92%,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生猪补栏出栏率提高,加上向美国大量进口猪肉调节国内市场,生猪及猪肉价格进入一个高位徘徊逐渐回调期。目前猪肉市场价为18元/公斤。四是水产品前期受灾严重,上涨空间较大。目前鲢鱼5.8元/公斤,同比上涨7.8%;草鱼10元/公斤,同比上涨12%。五是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总体稳定,同比仍有一成涨幅,饲料价格小幅攀升。国产复合肥1765元/吨,同比上涨10.7%;国产氯化钾2135元/吨,同比上涨1.8%;钙镁磷肥460元/吨,同比上涨13%;国产尿素1744元/吨,同比下降1.9%;地膜11866元/吨,同比上涨10%;农用柴油(0号)5540元/吨,同比略有下降。饲料价格较前期仍有所上涨。蛋鸡配合饲料2.15元/公斤,同比上涨11.7%;育肥猪配合饲料2.55元/公斤,同比上涨24.4%。

  9、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增涨,重新驶上增收快车道。省农调总队数据显示:1-9月,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96.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1.67元,增长16.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增幅提高了1.5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一是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1-9月,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的收入1133.3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4.54元,增长19.4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在本乡镇地域内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346.89元,增加82.95元,增长31.43%,外出从业获得的收入人均662.61元,增加90.19元,增长15.76%。二是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全面增长,增幅都高于上年同期。1-9月,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1249.9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84元,增长13.5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7.3个多百分点。其中,农业现金收入人均791.79元,增长14.44%;林业现金收入人均42.21元,增长15.03%;牧业现金收入人均383.88元,增长11.79%;渔业现金收入人均32.04元,增长10.05%。三是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1-9月,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人均现金收入354.3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5%。其中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46.63元,增长26.54%,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207.7元,增长15.69%。分行业来看,工业现金收入人均71.95元,增长26.56%;建筑业现金收入人均74.68元,增长27.89%;交通、运输、邮电业现金收入人均46.29元,增长10.38%;批零贸易、餐饮业现金收入人均98.25元,增长22.21%。四是非经营性收入有增有减。1-9月,转移性和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158.51元,同比增长6.27%,其中财产性收入人均26.07元,下降20.61%,转移性收入132.44元,增长13.86%。财产性收入下降主要是征地补偿减少所致。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增收效应持续呈现。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释放了生产要素增长的内在动能。二是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持久动力。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17%,农民工工价提高10%以上,一些地方短工工价上涨了30%以上。农民外出务工呈现了人数增长,务工时间增加,工资提高,收入普遍增加的好形势。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业收入。从调查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出售的谷物、生猪数量减少,出售棉花、油料、蔬菜、林产品、家禽、水产品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都呈上涨趋势,其中粮、猪、油、木材等大宗产品价格上涨较大。据测算,前三季度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就可增收230元以上。

  二、主要特点

  1、扶持农业生产政策相继出台、密度高、措施实。一是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中央和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生猪税费和信贷政策、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省财政已落实口蹄疫、猪蓝耳病等疫苗经费3623.5万元,对发生蓝耳病及口蹄疫的生猪按照每头猪600元的标准补助扑杀经费,二是粮食与购机补贴增加。今年农资综合直补每亩补贴标准达19.2元,较上年提高了10元,粮食直补每亩补贴标准11.8元,与上年持平,粮食补贴共增加5.1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增加0.72亿元。三是设立渔用船舶燃油补贴。今年国家给予我省渔用船舶燃油补贴资金924万元。

  2、农业科技含量提升快、效果明显。一是良种比重继续提高。2007年我省水稻主推了30个主导品种,推广面积27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4.36%,比去年提高了2.36个百分点。水产种苗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全省共发放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255本,发证率达88%,确保了苗种生产质量,如彭泽县的芦花牌彭泽鲫苗被天津市确认为出口苗种必选基地之一,斑点叉尾苗被广西等省认为质量第一优选品种。1-9月,全省新增畜禽原良种场、一级场11家,其中种猪供应能力提高了18%。今年,利用国家良种基本建设项目900万元,对生猪重点县8个原良种猪场实施改扩建计划,项目建成后将使我省种猪良繁体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二是种养殖方式逐步转变。今年水稻主要推广抛秧、免少耕抛秧、“多用一斤种”综合增产技术、超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收割、机插秧技术等8项水稻生产技术措施,共推广面积7642万亩,比上年增加658.7万亩,增幅8.62%。特别是机械插秧,成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今年,全省新增水稻插秧机487台,是前几年插秧机总和的1.45倍。经有关测产部门测产验收,机插秧平均单产达到471公斤,最高单产达到511公斤,机插秧比常规栽插平均亩增产38公斤。养殖业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畜牧小区和规范化养殖场。1-9月,全省新增畜禽养殖小区102个、大中型养殖场63个,生猪和家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达到60%以上。此外利用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8800万元,对全省194个生猪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改造,“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

  3、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得当,成效显著。一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今年是水稻病虫害偏重发年。前期旱灾、后期洪灾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穗瘟、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对此,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抓好了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和穗瘟的预防和控制,水稻单株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没有出现大现面积倒伏、枯苗现象,取得可喜成效。二是加快了水生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特别是推进草鱼免疫和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示范,进一步扩大10个草鱼免疫防疫和18个健康生态养殖试点县的示范规模及推广力度,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三是抓好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今年以来,我省有31个县零星散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7.45万头,发病率1.31%,病死8213头,病死率11%,扑杀3.96万头,发病县数、发病数、死亡数均大幅度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未发生。据统计,全省共调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000万毫升,生猪免疫头数680万头,种猪免疫密度达到95% 以上。1-9月,全省共发放消毒药560多吨,消毒栏舍和场所6000万平方米。此外全省已有近90%以上县(市、区)开展监测工作,共检测27万余份样品,其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千余份,免疫合格率达到81%。

  4、农产品品牌化优势突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到目前为止,我省有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名牌农产品称号,57个农产品获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经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85个,无公害种植业产地规模发展到369.7万亩、无公害畜禽产地规模5930万头(只、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规模183万亩。同时,全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农产品总数419个、认证实物总量170万吨。今年6月我厅组织对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统一抽检,结果显示,全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0.3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5个百分点,生猪中瘦肉精残留超标率为0.79%,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禽蛋中未检出苏丹红和恩诺沙星,淡水产品中未检出氯霉素、孔雀石绿、结晶紫。这表明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正在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大。全省重大动物疫情仍处于高压态势,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重大动物疫病交替发生,如前两年的禽流感,去年的猪蓝耳病,发病急、病死率高,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猪监耳病今年仍在陆续发生,防控压力非常大。受动物疫病影响,养殖户心有余悸,信心不足,积极性下降。能繁母存栏数量不够,仔猪缺口较大,每年需从外省调入300-500万头,影响了农户补栏。今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也十分严重,发病时间早、病害种类增多,1-8月共监测到34种病原,其间各种暴发性鱼病不断,并出现一些不明病因的病害。病害发病面积大,发病率及死亡率越来越高,到8月底,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有6亿多元。

  2、种养殖综合成本大幅上涨。120户农户早稻种植成本调查,早稻亩均成本为356.85元,较去年增加24.65元,增幅7.42%,成本增加主要由灌溉费、机械作业费增加构成,燃油价格居高不下,机械作业成本大大提高。此外畜牧和渔业养殖成本增速也在加快。当前玉米价格1850元/吨,同比上涨18.32%。豆粕价格3200元/吨,同比上涨25.96%。人员工资上涨了30%,动物防疫成本上涨55%。活猪综合成本约8.50-9.00元/公斤,比去年增加30.3%。渔用饲料价格也在上涨,渔业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高3%。养殖成本大幅度上升,给养殖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3、油菜籽生产和奶业生产面临困境。和全国连续三年油菜籽播面和产量下滑一样,今年全省油菜籽播面581.1万亩,较去年减少47万亩,减幅7.5%,产量37.45万吨,较去年减少5.38万吨,减幅12.6%(省统计局数据)。油菜籽播面下降主要是种植效益低、耗时长等原因造成。奶牛养殖普遍亏损。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鲜奶收购价格多年未提,养殖积极性受挫,部分地方存在杀奶牛的现象。奶农缺少组织化,与乳品加工企业利益冲突日益明显。乳品加工企业面临省外乳品企业的竞争,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4、水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省水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四大市场,市场的过于集中造成出口风险较大,特别是今年7月美国FDA开始对我国出口水产品中鲶鱼、鳗鱼、鲮鱼、虾实行自动扣留制度,已严重影响我省鲶鱼、鳗鱼和虾的出口。1-7月,水产品出口总计3685.1万美元,同比减29%,其中鳗鱼出口2925.8万美元,同比减38.5%。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7333-1.html

标签:农机 严管

上一篇:山东:今年玉米机收率将达到22%以上
下一篇:山东农机领跑农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