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吉水冬种田头“铁牛”忙
2007-11-08   来源:华夏农机网   

\
 

  农场的水田机械化率达95%以上,丰收的稻农正在抢收水稻。

  红卫农场今年水稻大面积单产达650公斤,连续5年平均单产在600公斤以上――

  金秋,三江平原四处飘香,万顷稻田流光溢彩。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块巨大的金地毯熠熠生辉。

  坐落在三江平原腹地、我省大型人工河――别拉洪河畔的红卫农场,传出振奋人心的喜讯:经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程序教授及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等专家组成的测产组测定,红卫农场今年水稻大面积单产达650公斤,一区种稻大户崔文君150亩高产公关试验田的单产超过了900多公斤,创造了北方高寒地区水稻栽培的奇迹。连续5年平均单产在600公斤以上,再次刷新了他们保持的水稻大面积高产新纪录,成为垦区内外引人注目的寒地水稻栽培之星。

  抢农时让寒地升温

  被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我省著名水稻专家徐一戎说,水稻是感温作物,在寒地栽培水稻,一切农艺都是围绕温度转。

  仅有不到2300度积温的红卫农场,从插第一池水稻那天起,采用的就是棚室育秧移栽的新农艺。专家测算,“三叶一芯”的稻秧在进入大田前,至少从棚室中擢取回250~300个积温。

  农场场长何安奎亲历了红卫农场水稻发展的历史。他介绍说,农场地处寒温带,自然资源并不富足,黑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也不高,要想让温热带的作物在寒地安家,必须探索出一条农艺全过程都有利于水稻控温的技术图表。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是他们在水稻栽培推广中通行的一道“政令”。他们邀请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植保专家穆娟微等专家来农场现场指导,现场会示范,界定完成时限,生产部门跟踪,及时总结推广,确保措施标准不走样。他们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红卫特色”的寒地超级稻农业标准,并通过制定方案,量化分解,做到统一标准有方案,生产管理有目标,检查验收有方法,一切“卡死”实施。

  在农场稻农眼里,农时不是死的,不仅要抢,还要快半拍。

  为了早扣棚抢积温,每年正月十五刚过,各生产队管理人员就开始组织人清苗床地里的雪。动员种稻户用镐头刨开苗床土,摞成摞风化。到不了3月底,农场48万亩育秧大棚全部扣完,比周边农场早5到10天。多争取积温至少100~150度。

  红卫农场的农户家有一怪,过去存粮,如今存土。土里还掺上羊粪、鸡粪、秸秆等有机物,存放时间越长,熟化得就越好。头些年,许多苗床土准备不足的稻农地上的雪还没化净,就拎着袋子到处找土。现在不同了,提前一年甚至几年准备好苗床土。

  在推进水稻标准化生产上,他们更是一点不含糊。专职的农业技术员和稻农顶着露珠数叶片算积温,按叶龄施肥喷药除草增温供营养,全部科学化。

  加投入为超级稻固本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也是农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突出标志和手段。

  近年来,这个农场以科技园区、种子加工、农机更新、土地整理和集中高台大棚育秧基地建设等为重点,累计投资1.73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力发展超级稻固本。截至目前,已完成标准良田建设5万亩、土地整理10万亩,完成改造机电井328眼,担负灌溉面积1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他们以水稻“三化一管”技术到位为重点,从水稻良种上做起,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标准。采取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推广培育了“八项”新技术,即壮秧技术、机械插秧技术、叶龄诊断技术、酵素菌有机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井水综合增温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

  同时,发挥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树立300户高产攻关户,以一户带五户办法推广,使全场近200农户成为科技种田明白人;去年,水稻高产攻关田300亩,实现水稻平均单产760.3公斤、亩均效益600元的喜人成绩。

  重服务保证稻农利益最大化

  他们在新经济发展中,大力出新,针对农资市场过杂过乱、种植户屡屡吃亏上当的情况,把原来的农业中心、水稻公司、粮贸公司、种子公司整合成立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实现农业技术和资源最优化配置,种子统供、航化作业、农资经营等都由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统一进行。农场从去年开始,实行三大肥统一供应,全部阳光操作。农场农业服务中心对采购的化肥供货渠道、质量、价格等进行认证调查,向农户公开,由农户拍板决定是否购买。经过农户确认,农场报出的价格每亩比市场价格低4元和5元,可为农户节省开支400万元。仅此一项为农户节省开支近160万元。

  同时,对飞机航化作业等服务成本较高的公共生产项目,全部征询农户意见。他们先后出台了稻瘟病防治等6个方案,由农户代表自行挑选,使农户的航化费用比上年少5元。3年来,他们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总局级及各农业院校攻关项目60余项,分局级实验项目100余项。直接间接为农户提供各种前沿技术和增收渠道200多项,亩增效150多元。

  红卫农场在实践中创造出种植寒地水稻奇迹,垦区水稻专家徐一戎高兴地为农场挥毫泼墨:“向寒地超级稻进军”、“寒地水稻之星”。继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县)”、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场后,去年又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标准化示范场,成为中国绿色米都先锋。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7126-1.html

标签:农机 铁牛 田头 冬种

上一篇:超前谋划及早动手贵德3.2万亩冬小麦播种完成
下一篇:安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