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省召开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与推广研讨会
2007-11-23   来源:华夏农机网   

 摘要 本文介绍了都市农业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目前存在于我国主要类型;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烟台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对烟台都市农业的发展条件与现状做了评述;在阐明烟台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对烟台都市农业的总体布局和产业选择提出设想;最后围绕烟台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六个方面建议。
  关键字 烟台市;都市农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经济
 
  引言
  在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经济的战略背景下,烟台市的农业发展思路该怎样调整?什么是都市农业?烟台市的都市农业又该怎样发展?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逐步建立起与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相匹配,与城市经济、生态、文化功能相协调的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对于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都市农业的定义与特征
  1.1 都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的定义
  “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霍克首先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最初的表述是“都市农业生产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农业”概念是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提出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对都市农业做了如下定义:都市农业指的是在大都市内或都市圈周围,利用城市间的间隙,包括耕地、山地、水面,从事种养业等经济活动,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生态、旅游、休闲产品的现代农业。
  1.2 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
  都市农业地处城乡区域,网状分布在城市群之间,是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决定了都市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本质特征。都市农业还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和规划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2.1都市农业的功能多样性
  “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都市农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农业的多功能性。①经济功能,是指都市农业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并为城乡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的收入。②社会功能,是指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的场所与机会;通过建立科技、物流、会展等服务平台,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③生态功能,是指都市农业通过营造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④辐射带动功能,是指都市农业依托都市强大的资本、科技、人才、信息和区位优势,与城市工商业、金融业融为一体,发展装备现代、科技含量高、发展理念先进、劳动力素质高的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1.2.2都市农业的城乡融合性
  在城市化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城市内部,尤其新建城区内形成插花状、镶嵌型农业;在城市群中间形成了一些在交通、信息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与城市条件相似的农村,导致城乡界线日益模糊,并因此形成了城乡无边界、具有城乡融合性的农业。并通过促进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实现工业和农业的有机融合。
  1.2.3都市农业的现代集约性
  与传统的农区农业不同,都市农业特有的资本、设施、科技和人力资源的高度密集性,以及在土地级差地租作用下和经济利益诱导下的土地稀缺性,决定了都市农业必须走资本和科技密集型、土地节约型的现代集约化发展道路。
  1.2.4都市农业的高度开放性
  都市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农业生产与国内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靠市场来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品的大流通、大贸易。
  1.2.5都市农业的规划性
  都市农业地处都市圈内,属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其布局必须与城市规划相衔接,服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其发展必须要与城市建设相配套,城市发展相匹配,其发展必须做到规划先行。
  1.3 都市农业的类型
  目前我国已经存在的都市农业类型主要以下五种:①产业型。以果蔬、畜禽、水产等为主要生产产品,是城市“菜篮子”工程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②休闲型。一般是生态农园,风景秀丽,配以休闲、娱乐、食宿等设施,具有休闲度假之功能;③科技示范型。汇聚国内外有关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形成高度密集的农技研发地和农技市场;④文化型。凭借秀丽的风光、区位优势及人文景观,建有科技馆、文化官,知识性强,科技含量高;⑤综合型。
  2 烟台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2.1 都市农业是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都市农业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后迅速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扩散和传播。我国的都市农业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出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上海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都市农业构想,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现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都市农业基本构架。目前我国都市农业正逐步由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都市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推进和发展,成为国内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007年上半年烟台GDP增长率为18.2% ,发展速度近几年来一直居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首位,中心区城市化率已超过80%。烟台必须抓住发展中心城市与城市经济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与中心城市建设相配套,发展相匹配,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相协调的都市农业发展体系。
  2.2 都市农业是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有力支撑
  都市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与城市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项技术、资本与劳动力三重密集型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其创新机制的运作与成效最终取决于城市的综合实力。同时,都市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总体的生产、生态、生活这“三生”功能、而且可以通过提供食物安全、劳动就业、生态保障、休闲娱乐和科技示范等多个平台来实现和巩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它对于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支撑力不可低估,它也因此被视为提升地区农业竞争力的新机制和重要方式,并成为当今世界上众多国家大中城市农业生产的存在方式。在发展城市和城市经济这一战略背景下,烟台农业何去何从?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体系,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和有力的突破。
  2.3 都市农业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客观
  一方面,城市居民要求有赏心悦目的城市环境,要改善城市环境就必须扩大绿地,显然仅靠少量的公园式绿地远远不够的,还应包括城市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的农田和山林;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居民必然进一步要求食品的新鲜安全,要求回归大自然、休闲度假以及体验农业文明、教育子孙后代。都市农业的提出,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期望和探索,它深刻地表现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由原来的相互排斥、对立,变为互补、融合,农业的存在已经成为和谐城市的一种客观需要。到2006底芝罘区人口密度已超过3986人/ km2,但可以充当烟台城区的“绿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农田山林少之又少。
  2.4 都市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有效途径
  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都市农业的主体功能是经济功能,这一功能不仅体现在为城市居民稳定和就近供应鲜活农产品,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农业的多重增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例如,2006年广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788元,是全国最富的农民。当地发展的菜场、鱼塘、水果基地、花卉交易场地,不仅环境优美,农产品鲜丽诱人,还利用了山水城市的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吸引游客又玩又吃。正如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所说,广州的农业之所以发展得快,农民收入高,不是因为粮食面积大、产量高,而是农业发展思路调整得好,都市农业发展搞得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发展都市农业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迎合了当前烟台新农村建设的现时要求。
  3 烟台都市农业的发展条件与现状
  3.1 条件优势突出
  都市农业的经济地理学本质是一种地域生产综合体,烟台市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劳力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利于发展高附加值农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烟台城市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或绕行的环节;相对雄厚的城市经济实力是烟台都市农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3.2 都市农业初具雏形
  凭借上述优势,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心城区郊区地带的农业已具备较高的现代化水平,都市农业初具雏形。
  粮油、果品、蔬菜、畜牧、水产品被确立为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以福山、莱山、芝罘区为主的大樱桃生产基地;以牟平为主的苹果、粮油生产基地;以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牟平区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市属菜篮子基地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述基地的建设,既保障了城市的食物供应,也强化了区域产业优势。
  除食物供应外,农业的多重功能如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等开始得到开发,烟台农科院下属的农博园是其中的典型范例。整个园区以瓜果花菜为载体,集农业科技推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于一身,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科技的风采与魅力,这里是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烟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纵深发展,市区范围已建成九发、山村果园、益生、东方海洋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市农科院选育的烟农系列小麦、烟富系列苹果、901海带等农业新品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2006年市区农产品出口创汇8.6亿美元。
  3.3 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初析
  3.3.1存在问题
  与最早实施农业产业化形成对比,烟台的都市农业则起步较晚。目前现有的一些基地和园区在各区的郊区地带呈自由分散的点状分布,还没有作为一项专门化产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也缺乏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相应的保障体系,远未形成规模,而且五区之间的水平差异很大;除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外的农业其他功能总体上处于待开发状态。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与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3.3.2成因初析
  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农业对城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各方面投入太少、城市居民消费观念陈旧、理论研究落后等等。此外,由于都市农业在地域上与城市用地并存,与郊区建设存在混杂和镶嵌,用地矛盾突出,土地稀缺程度高,都市农业发展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3.3.3发展空间巨大
  都市农业所追求的不是表面形式,它不能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而是建立在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都市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发展规划的制约,受政府决策的影响。进入21世纪,北京、上海、武汉、天津、杭州等地政府相继出台针对本地都市农业的发展意见或规划,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可靠依据。烟台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良好基础,显示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明确烟台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研究确定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适合本地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不仅可行,更有必要。
  4 烟台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4.1 基本思路
  围绕“拓展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抓住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这一契机,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围绕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等三大主体功能,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城乡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中心城市的农业创新与升级,并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的发展。
  4.2 发展原则
  4.2.1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和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产业,培育特色唯一性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4.2.2产业化经营原则
  运用现代手段武装都市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的渗透和延伸,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集约化、社会化和组织化水平。
  4.2.3比较优势原则
  根据烟台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本各市区的资源禀赋条件、技术、经济和市场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农业产业,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优势地区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有序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4.2.4可持续发展原则
  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资源节约型农业,在保证农民和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基础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的“三生合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效并举”。
  5 烟台都市农业的布局和产业设想
  5.1 布局设想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和农业布局区位理论,对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速且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如芝罘区和莱山区可以发展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以加强生态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对于其它三区则以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为主,集中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升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周边县市的传统产粮区,则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新物种的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可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验,通过整体规划,形成圈层式或条带分布格局。
  5.2 产业选择设想
  ①稳定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建立与城市规模扩张相适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设施蔬菜和大樱桃、桃、葡萄等时令水果的生产规模、发展规模化、工厂化的畜禽饲养海珍品养殖。②发展体现中心城市特色的新兴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包括国际物流),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产业,良种、生物制品等农业科技产业等。③发展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的经济林、观赏绿化林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境建设产业。④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外向型农业。依托城市平台,培育具有强大市场开拓能力的外贸主体,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
  6 烟台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6.1 加强综合研究,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都市农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旅游、土地、地理、生物工程、规划设计、建筑园林、生态环境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应携手合作,共同研究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施方案;政府在发展都市农业时要有详细缜密规划和精心的指导,防止一窝蜂地上。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烟台都市农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应该由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专家研讨论证,以规划烟台都市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建设重点、协调布局和政策措施,各区政府也要制订并出台相关支持文件,以指导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发展都市农业的机构和选用专职人员来统筹规划和指导烟台都市农业的发展,力争使都市农业的发展根据烟台市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选择以生产和经济功能为主、生态和生活功能为辅的模式,同时,增加都市农业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等。
  6.2 以城乡产业互动为出发点,构筑适应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
  都市农业既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互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以城乡产业互动为出发点,构筑合理的产业体系,具体可考虑如下措施:采取积极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步伐,吸纳城市人才、资金、科技和信息到农业、农村,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餐饮、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促进生产力在城市乡村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加速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具有优势特色的水产品、水果、畜产品、蔬菜加工、储藏、保鲜业;依托城市平台,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外贸载体,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
  6.3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支撑
  要以市场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分析、研究和满足市场。一是要正确定位市场,坚持生产本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二是找准目标市场,如为高级宾馆、国际连锁店、大型加工厂提供订单农产品等;三是注重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包装、宣传,不断开拓市场。另方面,由于烟台市区人口日益密集,自然资源绝对量不断减少,因此必须要坚持以高科技来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具体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都市农业由传统模式向高科技型经济过渡;二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加快对都市农业生产者知识性、技能性培训的力度;三是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广泛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绿色技术,采用新材料、新科技、新设施,提升档次,扩大展品销路。
  6.4 巩固与提升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须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加强建设用地审批与管理,搞好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确保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加强田间生态水利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快实现粮田管灌,果园、菜园滴灌、喷灌;积极实施对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升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更新和完善农业设施,扩大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品设施化种养面积,推行畜禽规模化养殖,提高种养效益。
  6.5 注重发挥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绿化隔离带的生态功能
  从生态学角度而言,城市是一类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较为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因而相对脆弱,对外依赖性强。与市区咫尺相依的都市农业区是该系统重要的生态支持区域,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因此城市发展要严格保护和合理调整城市内和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建立城市和乡村之间持久稳定的结合而非脆弱的连结,并防止城市无限制扩张。同时,都市农业最容易受到城市开发、用水污染、光照不足等自然环境恶化的影响,所以都市农业是最易遭破坏的前沿农业,是需要加以保护的农业。
  6.6 政府应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都市农业在我国总体上处于初起阶段,烟台都市农业仅初具雏形,其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倡导与大力扶持,如提供发展生产的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为都市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资金、技术、法律和政策等支持,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6948-1.html

标签:农机 推广 研讨会 发展 召开 山东省

上一篇:中国云南可在农业加工业等领域深化与东盟合作
下一篇:北辰区农机局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机械化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