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江州区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力度
2008-04-14   来源:湖北日报   

     (一)
    
     采访老侯的那天,正下着大雨。记者提出到他的田里跑一圈。老侯说:“今天这天气,我开着小车带你们跑,要得两天才跑得完!”无奈,只得到离他家较近的几处转了转。
     16000多亩田地散布在两县30多个村,侯安杰一家人怎么种得过来?老侯说:“我自然有我的办法!”
     原来,他下设了一个拥有10个生产队的种田机构,分别是:1个林业队,2个蔬菜队,7个粮食队。以优厚的待遇聘请10个精明的种田能手当队长,每个队再选拔2至3个生产能手当小组长,由此形成了一个由山东、湖南、江西和本省近百名“职业种田人”组成的生产管理“构架”。农忙时,就临时招聘本地“应急工”,有时一天要招1000多人。
     管理模式分两种:一种是与生产能手三七分成。生产能手负责生产和技术,他负责种子化肥农药各项成本,秋后按产量计报酬,能手得三他得七。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统一的“大生产”:由老侯统一规划、统一耕整、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和统一结算,所有风险都在他这里。通常一个种田能手在他这里可种200亩地,一年下来可赚五六万元钱。
     另一个模式是每亩30元的价格转包给生产能手。如果生产能手有资本、有机械、有能力的话,老侯就把更多的田包给他。
     目前和老侯合作的,以第一种模式为主。原因很简单,风险小。
     种田种到这份上,真的像开一个公司。一个农民,如何管理这么大一个摊子的财务?
     老侯自有老侯的办法:复杂问题简单化――自己管权(审批签字),妻子管钱,儿子管用。他戏言,自己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生产队长有每次100元的开支权,超过便要请示报告,开支发生后当天必须将发票给老侯的儿子,儿子交老侯签字同意后,找他妈领钱。简单中还不失规范。
    
     (二)
    
     老侯不是抛荒农田的“救世主”,他也要赚钱。他承租的农田价格比一般人高,生产投入又那么大,靠什么赚?
     老侯说,除了规模效应,他一靠机械化,二靠科技,三靠市场。
     这几年,老侯赚的钱基本上都买了农机,家中现有大型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4台、大小旋耕机7台、机动喷雾器48台、柴油机12台。农忙时,他还会从别处租赁农机。
     “一台农机可以顶几十个劳动力,综合算账,费用比‘人海战术’低多了!”
     老侯有一个科学种田小班子。他长年聘请的4名农技专家,有2名是省里的水稻专家,1名是蔬菜专家,还有1名是林业专家。他的生产队长、组长们也大都是农业方面的技术骨干。
     有一个名叫陈世海的生产队长,原是湖南省的一名高级农艺师。老侯让他承包500亩农田,并负责那个队的农技指导,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
     科学种田使老侯承租的水稻田单产一直稳定在500公斤左右,而同样的田过去千家万户种,每亩只能收到300至400公斤。
     种出来了,卖不出去也不行。这一点上,老侯功课做得也很足。用他的话说,“我的手机干什么用?联系市场。我的电脑干什么用?了解市场。我的小车干什么用?考察市场。”
     老侯今年种了近5000亩南瓜,已经快被来自湖南、北京、山东的订单订光了。“还有的要订我没有给,我自己还要留千把亩作机动。”
     老侯一年到底可赚多少钱?记者按平均每亩100元的纯利保守估计,他一年赚一二百万元应该没问题。向老侯求证时,他却笑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6146-1.html

标签:农机 宣传 力度 补贴 加大 州区

上一篇:彭山县 农机系统扎实备耕
下一篇:关注春耕备耕:李林种粮话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