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凤冈:农机科技助推茶产业
2008-08-22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积极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对国家、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发展状况

    玉米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玉米种植。按玉米生产机械化条件及状况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其他玉米产区,玉米面积分别约占全国的48%、34%、18%,玉米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50%、35%、15%。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主要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山东、河北、河南、天津、北京、安徽、江苏等7省、市)和北方春玉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甘肃等9省、自治区)。这两个区域(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玉米面积约占全国82%,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85%。全国99%以上的玉米机播和机收面积都集中在这两个区域。全国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全在这两个区域,其中约85%集中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约15%在北方春玉米区。

    北方春玉米区是我国第一大玉米产区,尤其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省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比重高(面积比重平均约39%,吉林最高达65%;产量比重平均约53%,吉林最高达73%),农业种植基本为一年一熟制,土地相对集中,地块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该区玉米机播水平已近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但由于玉米高、粗、大、密及垄作等特点,目前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还不适应其作业要求,玉米机收发展较慢。该区2007年才有玉米联合收获机4100台,占全国48%的玉米面积,只拥有占全国15%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机收平均水平才6.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3%。玉米机收水平与机播水平相差甚大。全国玉米大省,也是人均粮食最多(近1000公斤)的吉林省,2007年玉米机播水平79.2%,机收水平才1.8%,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仅300台,每万公顷玉米面积仅保有玉米联合收获机1台。我最近去吉林调研,发现在中央惠农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支持下,农机大户和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玉米机收积极性很高,要求很迫切,玉米联合收获机呈大幅增加态势。这从两方面给我们启示:一是该区是我国玉米机收难度较大、水平较低的地区;另一方面该区也是对玉米生产机械化要求最迫切,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需求促进发展。该区的玉米收获机械要在技术性能和机具可靠性方面下功夫,要应对和解决好高、粗、大、密、颠的难题(即,杆高、茎粗、棒大、株密及垄间作业的颠簸问题),这些问题国内外现有玉米收获机具都还不适应,要靠自主创新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发展,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问题。该区可称为玉米生产机械化创新推进发展区。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第二大玉米产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玉米产区,农业种植基本上是一年两熟制,复种指数较高,迫切需要机械作业抢农时。该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民对农机化的接受程度较高,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重点转向玉米生产机械化。山东省上世纪末率先吹响了由实现小麦生产机械化向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战略转移的进军号,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制约――玉米机收这个薄弱环节,十多年来年年举办玉米机收现场会,长期坚持,毫不放松。经过多年研制试验,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基本上能适应农业生产需要,在发展迫切需要和政府补贴政策支持下,近几年玉米机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07年,该区以占全国34%的玉米面积,拥有占全国85%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每万公顷玉米面积已保有玉米联合收获机近23台,大大高于全国平均9台的装备水平。该区玉米机收面积约占全国56%,玉米机收水平在全国率先跨过10%的门槛,已达12%,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4.7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先发展区。尤其山东省,2007年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已达16069台,占全国拥有量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已达26.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个多百分点。作为一个玉米生产大省,2006、2007年,创造了玉米机收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9.6个百分点的山东速度,在全国起到了率先推进、遥遥领先的先锋队作用。今年山东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增加到2万台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跨过30%的门槛已成定局。但由于玉米种植方式复杂多样,间作套种并存,农艺行距不一致,影响了玉米机播作业发展,该区玉米机播水平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比北方春玉米区的玉米机播水平低近15个百分点。玉米生产机械化尚待努力解决好农机农艺结合问题。

    其他玉米产区指除安徽、江苏以外的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青藏高原等地的玉米产区。这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玉米面积不到全国玉米面积的18%,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15%,玉米在当地粮食作物中比重较低,玉米面积、产量比重占10%以上的只有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西、湖北等6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其他9省、市、自治区的比重都在6%以下,最少的还不到1%。该区玉米种植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区或高原,地块小,地形复杂,种植制度一年一熟、一年多熟都有,种植方式多样,机械作业难度大,目前对玉米生产机械化需求尚不迫切。2007年,我国尚未开展玉米机播的9个省、自治区,尚未开展玉米机收的12个省、市、自治区,全在此区。迄今,该区玉米联合收获机尚属空白。2007年该区玉米机播面积约4.6万公顷,玉米机播水平仅0.9%,玉米机收面积仅2千公顷,玉米机收水平仅0.04%。该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处于探索试验、起步阶段,有潜在的发展需求,但目前尚不迫切,应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讲求效益地推进发展。

    二、推进发展格局

    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精神,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对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率先发展黄淮海夏玉米区,积极发展北方春玉米区,有条件的发展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区”的战略部署,是符合统筹全局、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原则的,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在贯彻实施中,有两点应引起注意:一是不仅三大区域有差别,在三大区域中,各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条件、现有基础和对全局影响的大小也存在差别。因此,农业部特别提出“各地要选择条件适宜地区,实施率先突破,带动区域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并启动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点项目。这就明确指示我们,不仅区域发展有先有后,各区域的省、市、县发展也有先有后,推进发展的力度大小也应有所不同。必须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协调发展。二是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粮食、食品危机的严峻挑战,国务院为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最近已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把用发展现代农业的方法保障粮食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对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东北春玉米区,加大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推进力度已势在必行,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攻关突破,积极推进。据分析预测,我国玉米机收水平要达到70%以上,还需增加30多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今后年增量应在2万台以上,任务是很艰巨的。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建议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农业部提出的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战略部署,实施方案可采取91522推进步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支持力度的大小可有所不同。在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支持引导的重点也应因势利导地进行战略转移。即,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正确发挥职能的引导支持作用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第一步,先重点抓好2007年已开展玉米收获机械补贴的9个省,包括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山东、河北、河南3省和北方春玉米区的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6省、自治区。这9省玉米面积都在1500万亩以上,是我国玉米主产区。9省玉米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73.3%,2007年这9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占全国93.25%,玉米机播面积占全国91.73%,玉米机收面积占全国89.41%。从增量看,这9省玉米机播面积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约93%,玉米联合收获机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约93.3%,玉米机收面积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约87.5%。

    从需要、可能和发展态势分析,都符合率先发展和积极推进的条件,抓好了这9个省的玉米生产机械化,就抓住了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流,掌握了积极推进、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所以是必须首先抓好的发展重点。第二步,在这9个省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抓好2007年已经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15个省。即上述9省再加上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北京、天津、安徽、江苏4省市和北方春玉米区的新疆、宁夏2个自治区。这15个省、市、自治区玉米面积占全国80%以上,玉米机播面积、机收面积总计都占全国99%以上,增量分别占98%、99%,目前全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全在这15个省、市、自治区,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已有一定基础,具备第二步重点推进的良好条件。第三步,再着力推进包括甘肃和南方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比重大于10%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北等省。与前述15省加起来共22个省、市、自治区,玉米面积总计占全国98.5%。这22个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解决了,我国就基本上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那就是在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又取得了重大胜利,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又掀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必须为此不懈努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5113-1.html

标签:农机 产业 科技

上一篇:嘉祥县“三秋”多措并举保供油
下一篇:拖拉机市场逆势而行 大中拖火爆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