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天祝日光温室建设全面通过GPS定位验收
2010-01-14   来源:《人民日报》   

  小型电灌站、塘坝等工程因单个投资少、规模小被称为“小农水”。长期以来,由于年久失修,作为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小农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通过一系列鼓励措施,江西省“小农水”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日前,在江西省高安市锦北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施工正酣。附近长坪村村民刘月华告诉记者,“一开春水就能引到田间地头,就算‘老天不下雨’,也不用发愁了。”

  规划先行,变“零敲碎打”为“重点突破”

  从2005年起,江西省财政设立“小农水”专项资金,数额逐年增加。但是,年年有投入,却难以改变“上面(渠首)水漂漂,下面(田里)无水浇”的窘境。

  “以前就是一条渠,今年修了,过两年又来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高安市水利局副局长晏金波介绍,目前全市各灌区干渠的水利用系数为0.5,支渠到田间更是仅有0.45。

  江西省多部门联合调研发现,“小农水”工程点多面广,缺乏规划,虽然大笔资金投下去,但分到每个县也就一两百万,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什么都看不到”。

  “必须调整思路,规划先行,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整体推进,建一片就得成一片。”江西省财政厅农业处副调研员曹忠明说。2008年,江西省率先在全国完成全省124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并全部通过本级或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规划,江西省配合使用中央专项资金,向纳入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县倾斜。财政部门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在不改变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国土整治、现代农业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渝水区水利局副局长顾小鹏说:“资金整合所做的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统筹安排,配套使用,就能产生1+1>2的效应。”

  2009年,江西省财政对20个重点县投入2.6亿元,同时要求县级配套比例不低于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25%,使每个县“小农水”建设资金平均达到2000万元。再加上其它资金,全省20个重点县可用于“小农水”建设的各类资金达7.6亿元。

  奖惩并举,花钱要念“紧箍咒”

  规划有了,资金有了,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把钱花到刀刃上”。

  为此,江西省专门制定了“小农水”建设资金绩效考核办法,规定除耕地面积等自然因素以及粮食总产量等经济因素外,还设置包括县级财政配套力度、农民投工投劳、长效运转机制等在内的“绩效因素”,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

  “大规模的考评在项目建设中期和工程结束时各有一次,此外,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到重点县进行现场督察。”曹忠明说。

  在资金拨付上,江西省财政变直接拨付为“奖补”并举,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初期只拨付中央财政资金,中期考评结束后,对考评较好的重点县拨付省级财政资金。

  “过去没项目的时候想项目,现在有了项目却开始‘怕’项目。”高安市财政局局长丁国平坦言压力很大,但绩效考核体系各项指标都是具体实在的,如果没有这个“紧箍咒”,“大锅饭”反倒让大家干活不积极。

  协会优先,长效运转有人“管”

  “很多项目区原来并不是没有农田灌溉设施,而是因为缺乏管理,建了没人管,坏了没钱修,最终导致‘肠阻塞’,甚至荒废。”从事农田水利建设35年,兰坊镇水管站站长刘银洲深有感触。

  2006年,高安市在梨塘村开展了“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建设,让农民担负起“小农水”工程建设和维护责任。农民用水户协会将每条支渠划段承包到每个会员头上,使每家每户都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维护者。

  兰坊镇镇长谌卫锋说:“现在农民把田间工程当作自己的财产,乱挖沟渠、损坏设施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用水结束后还自觉对沟渠进行清理、维修,并且互相监督,农民用上了放心水、公平水、明白水,缴水费也积极多了。”

  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水价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则,江西省各地纷纷出台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实施办法。同时,江西省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省级以上“小农水”投资全部用于农民用水户协会所管理的工程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江西省以灌区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3556个,管理灌溉面积800余万亩,参与农民达700余万人,初步建立起一张覆盖全省农田灌溉渠系的基层网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2557-1.html

标签:农机 定位 验收 通过 全面 建设 天祝

上一篇:辽阳县兴隆镇优化设施农业新格局
下一篇:运城盐湖区设施蔬菜促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