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建议支持成都实施大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
2010-03-09   来源:人民网   

  隆冬的一天,卖完最后一批西红柿,菜农张兆胜终于可以坐下来算算入冬以来的收成了。他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冬种了一栋西红柿套种草莓,仅上茬西红柿就能收入1万多元。据西马峰镇领导介绍:目前,全镇有温室大棚达4700栋、设施农业小区37处,播种面积达1.6万亩,全镇1.14万农户中,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达6500户,年蔬菜产量近10万吨,产值1.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3%。去年该镇的大纸房、野老滩村又新建一处千亩连片的农业示范小区。设施农业已成为西马峰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成功模式。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西马峰镇温室大棚生产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该镇岳家堡、大纸房村村民在房前屋后建简易的小温室,搞反季的黄瓜、西红柿生产,经济效益可观。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为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大力支持温室大棚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工作来抓。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该镇的温室大棚已遍地开花,单栋温室面积由几分扩大到一亩,由庭院扩展到农户的承包田,有些农户一家就有两到三栋温室,温室蔬菜的亩效益是种粮的十几倍,成了全镇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进入新世纪,在市委、市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西马峰镇破除保守思想,鼓励农民大胆突破,创新经营模式,温室大棚大规模向村外耕地集中发展。温室建设也由竹木结构向耐久的水泥柱砖砌结构转化,耕作品种由当初的西红柿、黄瓜发展到芸豆、草莓等20多个品种,温室大棚生产由最初的几个村扩展到该镇南片所有旱田村,市场销路也由沈辽鞍等周边城市扩展到黑龙江、吉林两省。1995年落成的岳家堡村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地菜贩来上门采购,更推动了温室大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推广先进技术富裕千家万户

  近几年,西马峰镇党委、政府把设施农业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目光规划全镇的设施农业,做到高起点、大规模,逐步向现代农业方向迈进。去年新建的2000余亩大棚,各村全部实施小区化布局,温室采用钢架无立柱结构,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保温、光照、灌溉等新技术、新材料。电动卷帘机、小型园艺机、微耕机械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温室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为把温室大棚建成优质高效的设施农业,该镇定期聘请专家现场传授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选择优良品种,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料,不施或少施有残留的化肥,产品经检测全部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深受市场欢迎,农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培育经纪人队伍开拓市场赚大钱

  西马峰镇的温室大棚蔬菜年产量达10万吨,卖菜难问题成了镇政府思考的大课题。为解决农户最关注的销售问题,该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手抓生产服务,一手抓经纪人队伍建设。目前,该镇已建立了一支有350人的经纪人队伍,这些经纪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蔬菜批发市场来采购的人员。他们根据南北方时令季节的变化,总结出了冬春向北,秋季向南的销售方式,即冬春两季,蔬菜主要销往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地,秋季,则主要向北京、上海等地贩运,上海市的江桥蔬菜批发大市场就是该镇蔬菜销售的中心。为密切产销关系,镇里每年都召开由农户、经纪人参加的座谈会,大家互通信息、预测研究市场,农户按经纪人提供的信息确定栽培品种。产销关系的密切,使设施农业的生产、销售、包装、运输都日趋专业化、工厂化、社会化,有效解决了设施农业销售难的问题。据村干部介绍,只要你棚子里有菜,就有人主动来上门联系收购,不怕卖不出去,只怕生产不出来,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是推动设施农业不可缺少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1932-1.html

标签:农机 灌区 渠系 改造 大型 实施 支持 成都 建议

上一篇:我省首个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开始建设
下一篇:高陵10万亩设施农业项目深受创业学子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