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韩长赋: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农科教兴农之路
2010-07-20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七月,酷暑难耐。在山阴县张家庄乡宏盛荣农民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建设工地上,工人们仍在紧张施工,打夯声、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据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山阴县近期准备新建3000个蔬菜大棚,宏盛荣农民合作社正在建设的60座,仅是其中一部分,目前已投资260多万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设施农业在地处雁门关外的山阴县成了“香饽饽”。

  转变观念拓宽农民致富新思路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山阴县一些山区乡镇的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已成为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山阴县将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不但充分发挥少数大棚种植户的示范带头作用,还出台了给每个大棚建设户发放补助金2500元的激励政策。目前,张家庄、后所、马营庄等乡镇的可移动大棚、高效节能温室大棚已是遍地开花,大棚户都高兴地说:“现在的生活是‘天天数钱、季季农忙、一座大棚一桶金’。”

  多措并举推广农业生产新模式

  山阴县高山煤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郝进仁与煤炭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山阴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计划投资2亿多元,分批建成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以及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目前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集蔬菜、花卉、水果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园。为了更好地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山阴县县长侯元明确表态:“县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

  事实的确如此,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中,山阴县委、县政府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城市工商资本和大户投入,积极破解发展设施农业资金不足的瓶颈,解决了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问题。全县先后建起了泰宏农业科技观光园、绿丰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宏盛荣等一批设施农业典型示范企业,形成了由单一的设施农业“蜕变”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园区带动设施农业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以设施农业为抓手,突出抓好蔬菜大棚种植、建设。创新“政府补、贷款扶、农民筹”方式,建设示范性温室大棚450座;政府提供担保2000万元,撬动银行首期融资5000万元,沿应广线两侧正在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3000多座设施蔬菜大棚,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加强培训开创设施农业新局面

  7月10日,山阴县马营庄乡八里庄村的会议室传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县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为农民们带来了500余本“致富宝典”,还就如何让大棚实现高效、高产、高利润进行了专题辅导。马营庄乡书记郭兆文说,他们乡是一个以种植蔬菜为主的乡镇,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设施农业的推广。目前,马营庄乡已积极筹措资金进行规划、推进设施农业。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工程,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典型的带动作用,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顺势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示范基地乡镇实行县领导包乡,县直局、委、办、企业领导包点的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示范取得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广设施农业建设。同时,还以农民培训为平台,为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聘请农业大学教授为农民群众进行专业培训;组织村干部、专业合作社及致富能手特别是让一些从事过蔬菜种植的专业户进行观摩;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的方法,对建设蔬菜大棚的农民进行蔬菜生产技术的培训,增加蔬菜生产以及经营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效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0360-1.html

标签:农机 科教兴农 强农 人才 韩长赋

上一篇:“哥”收获的不是土豆
下一篇:新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