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我国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当其时
2010-08-30   来源:衢州日报   

  【村庄名片】
  衢江区莲花镇月山村,有444户农户共1537人,耕地面积1380亩,山林面积1187亩。这个历史上主要以柑橘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为主的村庄,现在已经成为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转型种植葡萄、草莓等水果。
  【村庄故事】
走进月山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葡萄大棚里的那片翠绿。在这片翠绿的掩映下,成熟的葡萄愈发显得鲜嫩欲滴。村民们说,正是这片绿,让收入得到大提升。
  村民毛仁山种了12亩葡萄,8个品种。“这些葡萄用漂亮的包装盒装起来,拿到市农贸城批发,一听是农业示范园区的,大家都很欢迎。像高妻葡萄批发价3元一斤,零售价能买到六七元呢!以前承包田地种制种,好几百亩毛收入才有十几万元,而现在12亩葡萄能抵得上这个数了。”8月20日,忙着采摘葡萄的毛仁山说。“那可不,种制种根本没法跟这个比!”站在边上的村党支部书记俞南牛搭上话来,“过去,月山村村民种制种,一亩田毛收入好时也就1500元,制种虽然效益比一般粮食要好点,但其实效益也一般。过去为了能赚些钱,大家只好到处去多包田地。”
  俞南牛说,他过去曾到嘉兴、十里丰承包土地,最多时承包了1000多亩,但制种毕竟是传统农业,受天气影响太大。“我从1977年开始种制种到2004年,好几次因为下雨,制种成片成片发芽或是被大风刮掉,损失惨重。”回忆往事,俞南牛感慨万千。
 “现在不同了,葡萄种在大棚里,用滴灌灌溉,效益高省精力,还不用担心天气影响。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管理,请金华专家来指导。今年7月8号的大雨,除了几户农户受到影响外,大部分葡萄园都没事。我们月山村民不用靠天吃饭了。”他说。
  月山村人开始种葡萄,始于2003年衢州一加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边创建葡萄园。村民们看到种植葡萄带来的效益明显高于种粮,纷纷学起葡萄种植技术,自发搭起大棚种起葡萄来。如今,月山村已种植葡萄250多亩,草莓70多亩,并零散种植了柑橘和香瓜。据介绍,葡萄一亩毛收入在8000元到10000元,草莓每亩毛收入6000元到8000元,两种水果每年可为村民带来毛收入242万元到306万元。
  “今年我们还打算扩大葡萄草莓的种植面积,九九红玫瑰园也在我们村里,村民听说效益也不错,要把玫瑰也种起来。到明年你们能看到整片整片的水果园、玫瑰园了,还能开发采摘游呢!”说到兴头,俞南牛脸上露出了笑容。
  【村庄启示】
  杂交水稻制种和葡萄,同样一亩地,效益却大不同。农业是绿色产业,但绝对不是低效农业,发展农业不能固守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用摊大饼拼数量的办法,而是要向绿色要效益,运用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的怀抱中去。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9840-1.html

标签:农机 机制 融合 农艺 建立 我国

上一篇:全国农机鉴定系统学习《意见》推动农机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一二五团优惠政策激发职工自建400座温室番茄育苗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