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日合作小型聚风型风力发电荒漠治理灌溉系统通过验收
2010-10-22   来源:互联网   

10月,天气渐凉,秋收已过,但青山区兴胜镇羊山窑村的村民们还在忙碌着。最近,村集体和通辽一家客商达成蘑菇购销协议,准备在新盖温室大棚内试种蘑菇,这几天,村民们忙着购买原材料,待厂家的籽种和技术员到位后,就可以开始试种了。

今年,按照青山区在羊山窑村、色气湾村、王老大村发展都市高效农业的整体规划,羊山窑村新建了83栋温室大棚,计划种植反季节蔬菜、花卉、水果、药材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该村村委会书记刘富说,村里一直有种菜的传统,所产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以无公害著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由于露地产蔬菜上市晚、价格低,农民的收入始终上不去。青山区提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思路后,坚定了村里建大棚的决心。

经村委会动员,4月份后,村民们开始集资建大棚,虽然投入和风险都很大,但仍有不少村民东挪西凑踊跃投资。村民刘永平全家4口人,集资近10万元建了4座大棚,他说,全家种地收入太少,外出打工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多少,而大棚种好了,不但劳动强度会变小,而且收入能增加不少,他决定试一试。如果试种成功,他就不用外出打工了,而且还要再投资盖几个。

据了解,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青山区采取的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会投入一部分资金支持,但数量不会太大,所需资金主要靠村集体和农民自筹,将来,高效农业的发展也将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政府不再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包大揽。

因为走市场化的道路,羊山窑村民们的风险意识更强了,村集体在敲定计划建大棚前就特别慎重,多次征求农民意见、与农技部门建立培训合作关系、走访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他们可谓做足了功夫。村委会书记刘富说,此次试种蘑菇,由村集体统一安排,只选择了10个大棚,籽种和技术人员由厂家提供,产品由厂家收购,村民只需做好田间管理就行了。保守估计,每个大棚前期投入3万元,一年后可获8万元的收益,如果管理得当、市场行情好,收入更可接近20万元。试种成功后,这种订单模式将推广到其他大棚。

站在村头,一眼望去,83栋大棚横平竖直、整齐划一,电卷帘、棉被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不远处矗立着新建的水塔、变压器。走进大棚,长60米、宽15米的内部空间别有一番天地,工作、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说,这样的大棚一人管理就够了,且工作强度比大田少了许多。

羊山窑村现有1500亩耕地,其中多数为水地,村集体计划用3年时间把这些耕地改建成600800栋温室大棚,平均每个村民能拥有一个。“现在一亩地年收入4000元,建成大棚后,收入可能会提高45倍。”刘富满怀信心地说。

依托温室大棚,将来再建农家乐、菜市场,羊山窑村的“阳光事业”还有很多期待。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9271-1.html

标签:农机 系统 通过 验收 治理 合作 小型 发电 中日

上一篇:苏锡常地区要在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中牟69个灌溉机井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