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嘉峪关积雪压塌菜市场大棚伤11人4万人吃菜难
2010-10-28   来源:互联网   

  鼻头上沾着零星的泥土,双脚被淤泥层层包裹,脚背上露出泥土龟裂的纹路,乍一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虞根华,整个人像刚从泥里挖出来似的。身上那件已洗得褪色的印有“行政管理05级1班”的白色t恤衫,让人依稀辨出他曾是一名大学生。

  “围裙书记”把脉石大屯村

  2009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虞根华来到江苏省沛县大屯镇石大屯村,成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

  “那时我住进村部,很多人都来看新鲜,尤其是中午,来看我手忙脚乱扎着围裙做饭。”很快“围裙书记”的称呼在村里叫开了。虞根华到石大屯村赴任时,刚好赶上镇里调整产业结构。烧顿午饭都手忙脚乱的“围裙书记”,能领导村里产业和种植结构调整?村里不少人存有疑虑。

  一天,他一大早找到村治保主任,要去看村里的草莓地。“我第一次见到的草莓基地,实际面积有60亩,地里杂草丛生,因为刚下过雨,一部分草莓就烂在了地里。”虞根华经过了解得知,“露天草莓种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气候和天气。这些草莓在成熟期遭到夏季暴雨天气,整个基地的灌溉及排水设施又不好,导致成熟的草莓全被大水浸泡,损失惨重。”

  第一年村干部们带头试种,结果差点儿颗粒无收,这严重打击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村民们对于种植草莓的怀疑态度,使得种植推广计划搁浅了两个月。不过,他们见虞根华查地头、拜老师、搞调查,又不由得对这位“围裙书记”产生新的期待。

  仅为自己,还是什么村官

  2009年9月,虞根华随镇委前往徐州三堡草莓基地考察,随后又到江南句容、山东临沂、河南商丘等地调研学习。在调查农户、走访草莓经纪人和技术人员后,虞根华将走访材料和调查报告向党委政府汇报,并通过本地市场分析,起草了石大屯村产业结构调整策划报告。

  “按村里的传统种植项目,一亩大豆的产量不足500斤,而种植草莓,亩产将有3000多斤,比较效益明显。”看准先机后,当年9月8日,虞根华和大屯镇的其他5名大学生村官决定,率先投建15亩地的10个大棚。

  虞根华决定在村里兴建大棚时,正逢沛县的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县城创业园“安家”。那里基础设施好,有政策优惠,一亩地只需缴纳1000元租金。但虞根华选择留在村里。

  “我是石大屯村的村官,我要带着村民们干。要是仅为我自己创业,跑到县里干,那还是什么村官?即使我赚了100万,个人发展再好,但是村里没富,那又有什么意义?”

  虞根华等前往商丘、铜山等地联系苗商,整地,施肥,起墒,引进苗子,整整忙了一个星期,终于把首批草莓秧苗种下了地。同时,他还筹资10万元,在村里建立了农资超市,销售化肥等农产用品。

  要想取得成功需体味辛酸

  秧苗虽然种下地了,但当时农田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落后。“那时没水没电,就临时向旁边的农户借电抽水。”

  令虞根华意外的是,第一批栽种的8万株草莓苗,在一周后竟然死掉两万株。他赶紧联系铜山的卖家,对方现场调研后解释说,“幼苗插得过深,导致淤心,因此大片死亡。”

  “当时要水没水,要电没电,苗子烂在地里,真想撂挑子不干了。”一下子损失了3000元,虞根华一时十分颓丧。

  副镇长的一番话让虞根华坚持了下来。“副镇长用激将法对我说,‘你吃不了苦,受不了气,可以不干。要是你连这些困难都克服不了,还是趁早把棚子交给村里吧!’我知道了要想取得成功,往往需要先体味辛酸。”

  当年10月,大屯镇与石大屯村签署协议,流转出325亩土地,由大屯镇政府支付3年地租并提供每亩5000元大棚补贴。

  看着虞根华的15亩地种下草莓,村里人开始慢慢接受以种植草莓代替传统农业。“他是大学生,有知识、信息多,也正是看着他和几个村干部都种,我才敢试一下。”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村的村民姚联合说。在村里,很多村民抱着像他一样的想法,试着种起了草莓。

  10月中下旬,虞根华又带了两车17名农民,前往商丘、临沂等地考察当地种植情况。随后,从临沂引进草莓苗,通过机井灌溉,在3天之内全部下地。又从徐州、商丘、丹东等地,先后引进4个品种共180多万棵草莓苗。

  11月1日,石大屯村与某大棚制作公司签署合同,投资兴建210万元的高效大棚。上一年合作投资种植草莓的村民,每人分红8000元,这让更多的村民看到了草莓种植的前景。

  辐射效应开花结果

  如今,石大屯村共流转土地400亩,发展钢架大棚386栋,实施大棚草莓套栽番茄和小白瓜。

  为掌握并推广草莓种植技术,虞根华联系商丘梁园草莓基地,与一种植大户签订帮扶协议。他经常奔波在两地之间,吃住在大棚内,白天学习病虫防治,晚上记录棚内温度。为充分了解草莓发病原因,他几次带着发病的草莓苗,辗转各地,向技术员请教。“今年二三月份草莓要上市的时候,有一天夜里,我裹着军大衣,在大棚里给草莓浇了一宿的水。”虞根华说。草莓上市后,虞根华又联系多家批发商,通过赠送样品、免费送货等方式拉订单。

  记者前往石大屯村采访时,日光能温室草莓基地已经动工,几面水泥墙体已立在田头。400栋钢架大棚也同步上马,新引进的红颜草莓品种即将入园。

  今年8月,虞根华在团沛县县委书记窦铜顺的帮助下,又从小额贷款公司贷到10万元,投资兴建了6个日光能温室大棚。目前,该村的草莓高效大棚已达800亩。

  “如果没有虞根华,就没有村里800亩的草莓大棚。”听到村支部书记赵宝建的夸奖,虞根华只是低下头羞涩地笑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9208-1.html

标签:农机 万人 大棚 菜市场 积雪 嘉峪关

上一篇:农田大棚里装传感器杭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下一篇:贾汪大棚蔬菜保险开出“第一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