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我国已有2800万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0-12-22   来源:互联网   

  前几天,温州下了场大雪。对很多市民来说,这是一场喜雪,十几年没见过这样的大雪堆积,满大街的人都在欢呼雀跃。但是,对很多靠大棚种植蔬菜的菜农来说,这场雪显然是一次灾难。本地一个论坛上,就记录了一个农民连夜清扫大棚积雪的图文,一己之力与天斗,看了让人心酸。这样的付出很艰辛,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据有关方面的粗略统计,这次大雪起码造成各地近万个大棚倒塌,其中毛竹大棚的损失尤为惨重。
  “不知庭霞今朝落”,这场雪出乎很多人意料,农民靠临阵磨枪,所以减灾的努力收效甚微。现在,菜农辛苦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果都化为乌有,灾后如何重建,已经让他们变得不知所措。由此可见,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很低,农业的“危险”系数很高。
  通常,遭遇这样的灾害,各地政府都会有所帮扶,但农民也知道,这种帮扶属于“礼轻情意重”,政府并没有这方面的支出预算,所以不可能为菜农担当更多风险,这种“预算外”风险的化解,自然就缺乏一种常态举措。
  面对类似突如其来的灾难,必须寻求“第三方”的力量给予支撑。这里所谓的第三方,指的是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金融支持,当然是涉及到大棚等农资的抵押问题,现在,一个钢管大棚的造价动辄就是数千上万,但是,作为抵押物从银行得到的贷款支持,还没有普及。今年3月,瑞安推行以收割机、微耕机及钢管大棚的抵押放贷,但不是针对单一的大棚,且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抵押率最高不超过30%;至于保险业对于农业的要求,可能更为苛刻,大棚保险已经在一些地方试行,只是,保险行业设置的重重障碍,很难轻易被突破。
  温州是个多灾的地方,雪灾并不常见,台风入境的破坏却司空见惯。多灾,就得有相对应的制度,可惜,我们习惯于农民的自救和政府、社会的帮扶,却对如何引导“第三方”介入缺少有效的机制。对于银行、保险等行业,很难让它们将无偿服务摆到第一位,这里,就涉及到政府如何平衡利益和规避行业风险的具体问题。其实,随着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政府对于农业的重视,农业未必就是银行、保险的“高危”客户,只要政府在其中当好中介,健全有关的互助政策,“第三方”在农业上的介入,应该可行,这也将是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金融和保险是农业的“两翼”,欲“大棚”展翅,两者缺一不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8425-1.html

标签:农机 专业 农民 加入 已有 农户 我国

上一篇:辽宁开展《喷灌机械作业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定调研工作
下一篇:吴起县温室大棚里的增收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