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宁海村的大棚里看到,一个个黄澄澄的哈密瓜,甚是惹人喜欢,这里的西红柿、辣椒等瓜果蔬菜,正准备供应市场,一年四季都源源不断。近年来,银海区积极发展利润高、节能低耗的高效设施农业,使该区有的农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不少村民住上“大棚小洋楼”,开上了“大棚小轿车”。
银海区是个农业大区,长期以来,村民种植的多是甘蔗、木薯等传统品种,产量低、效益差,一亩甘蔗产量最多4吨,收入仅1000多元。近年,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银海区通过政府扶持、示范引路,大力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种植,高效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少农民依靠大棚种植走上致富路。福成镇宁海村委八一村是北海市率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自然村,现在每家每户都建有蔬菜大棚,每亩大棚年利润达2万多元,效益是传统种植模式的10倍以上。
同时,区、镇积极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近30万元,新增变压器1台,打井25眼,铺设防渗管道4500多米,硬化田间道路3000多米,调整地块400亩,为大棚规模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为鼓励村民建棚连片形成规模种植,积极与当地信用社协调,帮助困难户联系贷款,仅福成镇就为群众联系贷款200多万元,受益农户百余名。大棚产品上市,区、镇都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跑市场宣传、经纪人联系客商等方式,帮助农户促销,为村里的运输车辆办理绿色通行证,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到目前,银海区已发展以瓜果、蔬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超过5000亩,覆盖平阳、银滩、福成三镇。
银海区是个农业大区,长期以来,村民种植的多是甘蔗、木薯等传统品种,产量低、效益差,一亩甘蔗产量最多4吨,收入仅1000多元。近年,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银海区通过政府扶持、示范引路,大力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种植,高效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少农民依靠大棚种植走上致富路。福成镇宁海村委八一村是北海市率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自然村,现在每家每户都建有蔬菜大棚,每亩大棚年利润达2万多元,效益是传统种植模式的10倍以上。
同时,区、镇积极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近30万元,新增变压器1台,打井25眼,铺设防渗管道4500多米,硬化田间道路3000多米,调整地块400亩,为大棚规模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为鼓励村民建棚连片形成规模种植,积极与当地信用社协调,帮助困难户联系贷款,仅福成镇就为群众联系贷款200多万元,受益农户百余名。大棚产品上市,区、镇都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跑市场宣传、经纪人联系客商等方式,帮助农户促销,为村里的运输车辆办理绿色通行证,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到目前,银海区已发展以瓜果、蔬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超过5000亩,覆盖平阳、银滩、福成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