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鲜事“光伏”大棚能种菜能发电农户免费改造
2011-01-17   来源:吉林日报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强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好现代农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民生以及稳定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取得了显着成效。农业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指导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1、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几年来,国家、省、市、县财政和民营及个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资金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型水利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标准化农田、标准化棚膜园区、标准化牧业小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贮运销体系等建设。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构建了现代的农业产业体系。

  2、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筑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粮食生产已连续6年获得大丰收,预计2010年比2009年粮食增产10%以上。

  3、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明显改善,功能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由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由单一生产向综合配套作业发展,由耕翻种向全程机械化发展;二是农业水利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国家、省、市、县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各类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工程和农田节水工程,提高了抗旱能力;三是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普及,科技入户率达80%以上。农业生产从业者素质明显提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快。

  4、全省农村劳务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加快了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全省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是转包、出租、入股分红、转让等形式。

  5、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全省实施了种子工程、沃土工程、科技入户工程、丰收计划,推广玉米、水稻、大豆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玉米大垅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和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保护地蔬菜无公害高产栽培和畜牧业规模化饲养等一批新成果、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现代农业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多种经营及农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农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带动,农村劳务经济的崛起,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先后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城乡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使农民增收和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而且,国家又将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农业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劳务经济发展,有利于开阔农产品市场,有利于农村经济转型,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这为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全省目前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百亿斤肉、百万亩棚膜蔬菜、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人参产业二次创业工程、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农村改水工程、引水和农田水利化工程建设以及将要启动的森林经营工程,通过项目和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不仅直接拉动现代农业建设,而且激发农业生产内部活力,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新生战略产业,增强了农业整体竞争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显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加之我省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双层经营体制还不完善,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多方利益的交织和冲突,导致新问题、新矛盾的涌现和叠加,使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我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产业和经济转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不牢、结构不优、功能不强、总量不大、规模不够、效益不高、产业脆弱、后劲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展现代农业。

  1、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发展精准农业。在全省大面积开展节种、节肥、节水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积极扩大精准播种、精确定位施肥、按需优化配方缓施化肥技术、农田节水技术。当前应强化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产技术。

  二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产业内、产业间生态物质循环链,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无废物排放。做好种植业内循环,农作物的轮作、间作、套作和秸秆还田等;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种植、养殖业和加工业循环。以现代农业、生化、先进机械装置集成技术支撑和链接循环链。研究和引进利用城镇垃圾、粪便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技术,变废为宝,推动城粪下乡。

  三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农田生态保护条例。研究创新农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严格控制土壤面源污染,搞好地膜、棚膜、滴灌带的回收利用。通过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四是广泛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务农的科技素质。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和检测,帮助农民掌握农药、兽药、生长激素和化肥等安全使用技术,增强农业环境保护意识。

  2、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为保证粮食安全,国家财政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和小流域治理,防治水土流失。由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益性特点,应将其纳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框架。投入项目资金要做好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向市场融资,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兴办农村水利事业。建立统一的农业用水收费制度,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和节水工程建设。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力争使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提高到80%以上。切实搞好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同时,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一个由政府主导或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流转市场。大力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发展大地主(种植大户)、大农场主、大养殖场、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及其它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等多方式、多层次的经营体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激活农村内生性发展动力,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完善土地征用价格机制和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实现城乡劳动力、技术、资金双向流动。

  4、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仓储物流和网络营销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针对我省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应按照因区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梯度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郊线区:包括长春、吉林、四平等大中城市郊区及沿四长铁路、公路交通要道延伸扩展,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郊线经济开发区。应重点提高工业化水平,依托城市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搞好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百万亩棚膜蔬菜、花卉生产基地。陆地种植要以生产优质绿色蔬菜、瓜果和青食玉米等为主,养殖业以规模饲养奶牛、蛋鸡为主。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操作,搞好环境规划和建设,防止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污染,尽早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

  中部种养加农业综合开发区:包括长春、四平、辽源、永吉、扶余、长岭等14个县(市)。应重点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养殖业,尽早实行分工分业和专业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和标准化生产,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方向是以农为主,种、养、加结合,建设国家级粮食、肉、蛋、奶商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以防洪治涝、抗旱为中心建设好高产、稳产生态良性循环的基本农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东部山区、半山区农业立体开发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白山市的全部和吉林市的大部分地区。应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中药材加工业以及旅游观光农业,利用现代科技、设备改造传统工业和制药业。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发展小区经济,多层次立体开发。大力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林、农、牧结合,实施精品农业战略,充分发挥绿色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搞好产业化经营。

  西部农牧开发区:包括白城市、镇赉、大安、洮南、通榆、前郭、乾安7个县(市)。应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设施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植树、种草),实施优惠政策和人才战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吸引省内外资金参与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方向是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耕地、草原和地下水,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搞好产业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农、经、牧结合,粮、经、饲结合,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增强抗灾能力,提高产业收入的互补性和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发挥高温少雨优势,搞好沙化产业开发。适时推行机械化,推动规模经营,加快劳动力转移。

  5、大力发展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推进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合作组织牵动千家万户,发挥统分结合的优越性,实行小规模大群体,提高广大农民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合作组织建设中,政府发挥扶持和引导作用,以市场机制为纽带,着重发展公司加农户、企业加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合作经营、股份与投劳相结合的合作组织、劳务输出组织。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化合作社来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一是有利于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二是有利于推广配套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四是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8027-1.html

标签:农机 农户 免费 改造 发电 种菜 光伏 大棚

上一篇:中山鱼虾在大棚内越冬
下一篇:广西六大措施加快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