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返乡农民工李坤承建起日光温室蔬菜大棚
2011-03-22   来源:重庆日报   

  茶园村因石漠化严重,土地撂荒一度多达6成

  ■ 反季蔬菜种植+农机使用,助两地六村齐致富

  路上要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在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的万盛区石林镇茶园村,这里的村民居然还能靠种地脱贫致富。

  如今,该村蔬菜基地扩大到1440亩规模,户均收入达到2.81万元,不久前一举脱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

  撂荒地一度超过六成

  茶园村的穷,主要是由地理条件造成的。

  从石林镇到茶园村,16公里的路,几乎全是盘山公路,又弯又窄,连会车都很困难。

  茶园村就位于这条农村公路的尽头。这里已是大娄山的一部分,往前再翻一个山头,就进入贵州境内。

  村支书冯世安告诉记者,该村山多地少人也少,全村幅员面积达22.4平方公里,耕地和人口却分别只有4000亩、1338人。

  这些耕地分布在平均1200米的海拔高度上,大多是贫瘠的坡耕地。

  正因如此,茶园村一直是万盛有名的贫困村,2006年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391元,按全村243户算下来,户均收入只有1.3万元。

  因耕地石漠化严重、土质含沙石多,农民用锄头挖地时,虎口被震裂是经常都有的事情。

  受恶劣条件和贫困生活的影响,村民纷纷进城务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一度超过七成、土地撂荒的比例也超过六成。

  从微耕机找到突破口

  然而,村民冯世安与陈贵盅,却从这样的地理条件中找到了致富的机遇。

  他们无意中发现,因为茶园村海拔高,蔬菜成熟时间往往要比山下迟一个月左右。就因为这个季节差,蔬菜卖价能高出一大截。

  几年前,两人开始合伙种菜,种出来的菜好卖得很。

  让他们郁闷的是,因为劳动力少、劳动力成本高,他们只能小打小闹,种菜最多时也不过10多亩规模。

  后来,区农机推广站到茶园村推广微耕机,让冯世安与陈贵盅一下就找到了“突破口”:乖乖,一台微耕机要顶4头牛,成本还比牛犁地低了近一半!

  两人当即凑3800元,合买了一台微耕机,当年的蔬菜种植就分别扩大到了30亩。

  两地六村村民致富

  2007年,茶园村同时成立了白羊坪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大合土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冯世安与陈贵盅分任两个合作社的理事长。

  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土地入股的办法吸引农民入社,一起发展蔬菜产业,由合作社对蔬菜基地实行统一购买种子、统一采购肥料、统一安排不同品种的播种时间、统一防虫治病、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销售“六个统一”;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为蔬菜基地提供机耕服务。

  在两个合作社的带动下,茶园村的蔬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机耕化率迅速提高。

  截至目前,蔬菜专业合作社共有蔬菜基地1440亩,会员186户,涉及两省(市)六村。其中,茶园村141户,另外45户则来自万盛的石鼓村、白花村、燕石村和贵州的棉花村、林紫村等周边地区。

  农机合作社的微耕机数量则达到了60多台,使蔬菜基地的机耕率达到了90%以上。

  去年底一算账,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111元,户均纯收入达到2.8万余元,市扶贫办为茶园村正式脱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7332-1.html

标签:农机 蔬菜 大棚 农民工 返乡

上一篇:今年将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
下一篇:教学科研示范基地放到温室大棚现场办